中国鲇形目鱼类和相关类群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及其科间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18页 |
1.1 分子系统学 | 第8-12页 |
1.1.1 模型的发展 | 第8-9页 |
1.1.2 DNA替代模型 | 第9-10页 |
1.1.3 推论方法 | 第10-11页 |
1.1.4 系统发育的统计检验 | 第11页 |
1.1.5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软件 | 第11-12页 |
1.2 鲇形目鱼类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中国鲇类分类学历史 | 第12-13页 |
1.2.2 鲇类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1 分子标记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类群的选取 | 第17-1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 材料采集及实验样品 | 第18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18-20页 |
2.2.1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 第18-19页 |
2.2.2 PCP扩增 | 第19-20页 |
2.2.3 DNA纯化和回收 | 第20页 |
2.2.4 测序 | 第20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0-21页 |
2.3.1 序列排定 | 第20页 |
2.3.2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0-21页 |
3 结果 | 第21-23页 |
3.1 标本的采集与调查 | 第21页 |
3.2 鲇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及其碱基组成 | 第21-22页 |
3.3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2-23页 |
3.3.1 最大简约法(MP) | 第22页 |
3.3.2 邻接法(NJ) | 第22-23页 |
3.3.3 最大似然法(ML) | 第23页 |
3.4 三种不同方法构建之系统发育树的比较 | 第23页 |
4 讨论 | 第23-26页 |
4.1 地理分布与标本采集 | 第23-24页 |
4.2 中国鲇形目鱼类的单系性初探 | 第24页 |
4.3 鲇形目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 第24-25页 |
4.4 特有种的再界定 | 第25-26页 |
4.5 结论 | 第26页 |
5 展望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8页 |
图表及说明 | 第38-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