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商事人格权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及其实现与保护

内容提要(中文第1-4页
内容提要(英文第4-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导论——问题的提出第13-20页
 一、 实践中的问题第14-17页
 二、 理论上的困惑第17-19页
 三、 商事人格权观点的提出第19-20页
第二章 私权体系及其演变——财产权与人格权之交汇第20-50页
 第一节 人格权的一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第20-34页
  一、 概述第20-21页
  二、 人格与人格利益第21-24页
  三、 传统人格权制度的基本构成与其重心第24-27页
  四、 对自然人人格权中经济利益的重视第27-30页
  五、 法人人格权的承认与发展第30-34页
  小结:第34页
 第二节 财产权的发展——从有形到无形第34-42页
  一、 概述第34-35页
  二、 财产概念的若干辨析第35-37页
  三、 财产范围的扩张与无形财产的兴起第37-40页
  四、 人格型无形财产权的出现——与知识产权的分野第40-42页
 第三节 人格权与财产权关系的观点的变化及商事人格权观念的确立第42-50页
  一、 关于人格权与财产权关系的观点的整理第42-44页
  二、 权利概念划分的方法论基础及商事人格权概念的定位第44-47页
  三、 商事人格权的种类及其固有性与法定性第47-50页
第三章 商事人格权的客体第50-96页
 第一节 自然人姓名、肖像等人格标识第50-56页
  一、 保护姓名、肖像等自然人人格标识的公开权概念第50-51页
  二、 作为商事人格权客体的人格标识的范围第51-54页
  三、 作为商事人格权客体的人格标识的种类第54-56页
 第二节  商号(商业名称)第56-64页
  一、 商号、字号、商业名称第56-58页
  二、 关于商号法律规定的比较法考察第58-63页
  三、 商号的属性第63-64页
 第三节 商誉第64-73页
  一、 商誉的概念及其不确定性第64-66页
  二、 商誉与名誉关系的不同法系背景第66-68页
  三、 名誉与商誉的区别第68-69页
  四、 从名誉到商誉第69-71页
  五、 商誉与商号或其他载体第71-73页
 第四节 信用第73-84页
  一、 信用的含义第73-76页
  二、 信用的人格性第76-79页
  三、 信用的财产性第79-81页
  四、 信用的信息性第81-84页
 第五节 商业秘密——商业性秘密信息的人格性探析第84-96页
  一、 商业秘密概念、分类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第84-89页
  二、 商业秘密的法律属性——财产性与人格性并存第89-94页
  三、 小结第94-96页
第四章 商事人格权的价值评定——人格权经济利益内涵的表现形式第96-137页
 第一节 商事人格权价值评定概述第96-99页
  一、 商事人格权的经济价值及其特点第96-97页
  二、 商事人格权价值评定中的若干问题第97-99页
 第二节 信用评级的法律分析第99-110页
  一、 信用评级概述第99-103页
  二、 信用评级机构及其遵循的法律原则第103-106页
  三、 信用等级第106-110页
 第三节 信用调查的法律关系第110-115页
  一、 信用调查的概念与分类第110-111页
  二、 商业信用调查的法律关系第111-112页
  三、 消费信用调查关系中的主体第112-113页
  四、 消费者信用报告第113-114页
  五、 消费者信用报告的披露要件——与隐私权的协调第114-115页
 第五节 商誉、商号和商业秘密的价值评估的若干基本制度第115-121页
  一、 评估的主体第115-117页
  二、 价值评估的原则第117-118页
  三、 作为被评估对象应具有的基本要素第118-119页
  四、 评估中的法律责任第119-121页
 第六节 商誉的价值评估第121-128页
  一、 商誉评估值的特点第121-123页
  二、 商誉评估方法及其法律意义第123-124页
  三、 影响商誉价值评估的若干因素及其法律透析第124-127页
  四、 商誉评估的价值判断与政策选择第127-128页
 第七节 商号的价值评估第128-133页
  一、 影响商号评估的若干法律因素第128-131页
  二、 商号评估与商誉评估的交叉和区别第131-132页
  三、 商号评估与商标评估第132-133页
 第八节 商业秘密的价值评估第133-137页
  一、 作为商事人格权的商业秘密评估对象第133-135页
  二、 人格性商业秘密损害额的评估第135页
  三、 信息披露对商业秘密评估值的影响第135-137页
第五章 商事人格权的转让——人格权商业利用的法律形式第137-172页
 第一节 商事人格权转让的理论基础第137-139页
  一、 商事人格权转让的必要性第137-138页
  二、 商事人格权转让的可能性第138页
  三、 自然人的商事人格权具有相对的可继承性第138-139页
 第二节 授权许可第139-156页
  一、 授权许可合同(license)及其性质与效力第139-140页
  二、 自然人“人格商品化”与人格标识的许可使用第140-142页
  三、 特许经营合同(franchise)第142-150页
  四、 赞助用名(sponsorship)第150-152页
  五、 将姓名许可他人作为商号使用的法律责任第152-156页
 第三节 权利转让第156-165页
  一、 商号权的转让第156-162页
  二、 商誉的转让第162-164页
  三、 商业秘密的转让第164-165页
 第四节 商事人格权的继承第165-172页
  一、 从两起案例来看承认人格权继承式转让的司法价值第165-168页
  二、 关于人格权继承的比较法考察第168-170页
  三、 人格权继承中的利益冲突与利益平衡第170-172页
第六章 商事人格权的民事法律保护——人格权经济利益内涵的维护第172-208页
 第一节 概述第172-175页
  一、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有限性第172-173页
  二、 财产赔偿责任方式的特殊性第173-174页
  三、 其他救济方式的适用第174-175页
  四、 商事人格权救济的国际性第175页
 第二节 外国法中商事人格权保护的若干制度第175-187页
  一、 公开权的民事救济——对姓名、肖像等人格权中经济利益内涵的保护第175-180页
  二、 法国法中的营业资产(或营业权,fondsdecommerce)制度第180-182页
  三、 普通法系中的仿冒(passingoff)之诉第182-187页
 第三节 商事人格权保护与不当得利的适用第187-192页
  一、 问题的提出——不当得利抑或侵权行为第187-188页
  二、 不当得利的可适用性第188-190页
  三、 侵害人格权益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第190-192页
 第四节 商事人格权损害赔偿的认定第192-205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92-194页
  二、 传统民法的损害观念及其不足第194-198页
  三、 商事人格权侵权损害的性质第198-201页
  四、 《民法通则》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上的区分与竞合第201-205页
 第五节 商事人格权保护与我国人格权制度的完善第205-208页
  一、 完善姓名、肖像等人格标识性权利——“公开权”的启示第205-206页
  二、 在民法中确立商誉权、信用权和一般隐私权制度第206页
  三、 在民法中承认部分人格权的可转让性第206-207页
  四、 确立适应商事人格权保护的损害赔偿制度第207-208页
参考文献第208-214页
后记第214-215页

论文共2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董事义务和责任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企业融资体制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