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第1-15页 |
1.1 前言 | 第6-11页 |
1.1.1 抗凝血材料的研究综述 | 第6-7页 |
1.1.2 聚合物/液晶复合膜的发展近况 | 第7-11页 |
1.1.2.1 液晶膜的种类及原料 | 第7-8页 |
1.1.2.2 液晶膜的制备方法及相分离 | 第8-9页 |
1.1.2.3 液晶膜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 第9-11页 |
1.2 研究方案 | 第11-15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1 液晶膜的制备 | 第11页 |
1.2.2.2 膜表面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4 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2.4.1 基质材料的选择 | 第12-13页 |
1.2.4.2 液晶的选择 | 第13页 |
1.2.4.3 血液相容性研究 | 第13-14页 |
1.2.4.4 聚有机硅氧烷/液晶复合膜设计思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5-20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2.2 液晶的合成 | 第15-16页 |
2.3 合成液晶的分析测试 | 第16-17页 |
2.3.1 元素分析 | 第16页 |
2.3.2 红外光谱测定 | 第16-17页 |
2.3.3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17页 |
2.3.4 偏光显微镜观察 | 第17页 |
2.4 聚有机硅氧烷/液晶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分析 | 第17-20页 |
2.4.1 聚有机硅氧烷/液晶复合膜的制备 | 第17页 |
2.4.2 聚有机硅氧烷/液晶复合膜的性能测试 | 第17-20页 |
2.4.2.1 拉伸强度测试 | 第17页 |
2.4.2.2 复合膜的偏光显微镜观察 | 第17-18页 |
2.4.2.3 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测试 | 第18-20页 |
1. 动态凝血实验 | 第18页 |
2. 静态凝血实验 | 第18页 |
3. 溶血实验 | 第18-19页 |
4. 血小板粘附实验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0-43页 |
3.1 合成液晶化合物的测试结果 | 第20-27页 |
3.1.1 合成液晶化合物的偏光显微镜观察 | 第20-21页 |
3.1.2 元素分析结果 | 第21-22页 |
3.1.3 合成液晶的红外光谱测定 | 第22-25页 |
3.1.4 合成液晶化合物的DSC分析测试 | 第25-27页 |
3.2 复合膜的制备及最佳成膜条件的探讨 | 第27-28页 |
3.2.1 溶剂的选择 | 第27页 |
3.2.2 浓度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 第27页 |
3.2.3 液晶含量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 复合膜材料表面形态观察 | 第28-30页 |
3.4 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 第30-42页 |
3.4.1 动态凝血性能测试结果 | 第30-36页 |
3.4.1.1 材料血液接触时间与相对吸光度的关系 | 第30-33页 |
3.4.1.2 液晶含量对抗凝血性能的影响 | 第33-35页 |
3.4.1.3 液晶种类对抗凝血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2 材料组成对溶血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3 材料的静态抗凝血性能 | 第38-39页 |
3.4.4. 血小板粘附实验 | 第39-42页 |
3.5 材料的拉伸强度测试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