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引言 | 第4-7页 |
第一部分:漫长的创作历程 | 第7-45页 |
1.对形式的迷恋:唯美主义时期(1925—1931) | 第7-17页 |
2.直面疮痍:转向现实主义时期(1932—1937) | 第17-26页 |
3.宣传抗战:高涨的爱国主义时期(1937—1945) | 第26-36页 |
4.呼喊正义与自由:现实主义的深化时期(1946—1955) | 第36-45页 |
第二部分:鲜明的艺术特征 | 第45-68页 |
1.善于塑造小资产阶级的人物形象 | 第45-49页 |
2.剪不断、理还乱的妇女问题 | 第49-53页 |
3.强烈的对比手法 | 第53-55页 |
4.细腻的心理刻划 | 第55-60页 |
5.简洁、灵活的镜头运用与场面调度 | 第60-64页 |
6.精彩的段落长镜头与突出的空间意识 | 第64-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史东山主要创作年表 | 第69-7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