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

桂北九万大山—元宝山地区火成岩系列和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5页
前言第15-17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地球化学概述第17-34页
 一、地层层序和地层地球化学第17-21页
  (一) 地层层序第17-18页
  (二) 地层地球化学第18-21页
 二、构造层及控岩控矿意义第21-23页
  (一) 四堡期构造层第21-22页
  (二) 雪峰期构造层第22-23页
  (三) 加里东期构造层第23页
 三、火成岩系列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性第23-32页
  (一) 镁铁质-超镁铁质火山杂岩系列第23-31页
  (二) 花岗闪长岩系列和黑云母花岗岩系列第31-32页
 四、矿产及成矿系列划分第32-33页
 五、小结第33-34页
第二章 两个系列花岗岩的生成演化及与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关系第34-68页
 一、岩体地质第34-37页
  (一) 花岗闪长岩的岩体地质特征第34-35页
  (二) 黑云母花岗的岩体地质特征第35-37页
 二、矿物基本特征及成因意义第37-43页
  (一) 斜长石第37-39页
  (二) 钾长石第39-40页
  (三) 黑云母第40-43页
 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第43-61页
  (一) 主元素第43-49页
  (二) 微量元素第49-54页
  (三) 稀土元素第54-61页
 四、岩石生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第61-66页
  (一) 挥发组分在成岩过程中的意义第61-62页
  (二) 成岩温度估计第62-64页
  (三) 成岩压力和氧逸度(f_(O_2))第64-66页
 五、小结第66-68页
第三章 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第68-110页
 一、成矿期和成矿阶段第68-72页
  (一) 锡石硅酸盐成矿期第71页
  (二) 锡石硫化物成矿期第71-72页
  (三) 贱金属硫化物成矿期第72页
 二、矿床分带性第72-76页
  (一) 矿床分带特点第72-75页
  (二) 对矿床分带的新认识第75-76页
 三、主要矿床的成矿特征第76-89页
  (一) 一洞—五地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第76-80页
  (二) 红岗—沙坪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第80-85页
  (三) 九毛—六秀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第85-89页
 四、重要金属矿物特微及成因指示意义第89-95页
  (一) 锡石第90-93页
  (二) 硫化物矿物第93-95页
 五、矿石地球化学第95-108页
  (一) 云英岩型和锡石石英型矿石地球化学第96页
  (二) 电英岩型锡矿石地球化学第96-105页
  (三) 锡石硫化物型矿石地球化学第105-107页
  (四) 贱金属硫化物型矿石地球化学第107-108页
 六、小结第108-110页
第四章 交代作用和交代体系第110-146页
 一、交代类型第110-111页
 二、交代矿物剖析第111-123页
  (一) 电气石第111-115页
  (二) 钾长石第115-116页
  (三) 斜长石第116-117页
  (四) 黑云母第117-118页
  (五) 白云母第118-119页
  (六) 石榴石第119-122页
  (七) 绿泥石第122页
  (八) 绿帘石—斜黝帘石第122-123页
 三、交代体系和交代系列第123-130页
  (一) 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交代体系第123-128页
  (二) 与非岩浆热液有关的交代体系第128-130页
 四、交代分带第130-137页
  (一) 区域交代分带第130页
  (二) 花岗岩岩隆周围的交代分带第130-133页
  (三) 矿体边侧的交代分带第133-136页
  (四) 叠加交代现象第136-137页
 五、交代过程的地球化学变化第137-145页
  (一) 花岗岩隆起部位蚀变岩的化学成分变化第137-139页
  (二) 在镁铁质岩中近矿围岩蚀变的化学成分变化第139-141页
  (三) 在超镁铁质岩内近矿围岩蚀变的化学成分变化第141-142页
  (四) 在粉砂岩内近矿围岩蚀变的化学成分变化第142-143页
  (五) 在镁铁质岩中贱金属硫化物矿脉边侧蚀变分带的化学成分变化第143-144页
  (六) 在酸性岩中贱金属硫化物矿脉边侧蚀变分带的化学成分变化第144-145页
 六、小结第145-146页
第五章 控矿构造型式和控矿构造体系第146-155页
 一、控矿构造体系第146-149页
 二、主要控矿构造形式第149-155页
第六章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探讨第155-164页
 一、成矿温度第155-158页
  (一) 包裹体分类第155页
  (二) 各成矿期的生成温度第155-156页
  (三) 成矿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第156-158页
 二、成矿压力估算第158-159页
  (一) 锡石压力计第158页
  (二) 包裹体压力计第158-159页
 三、成矿的f_(O_2)和f_(S_2)估计第159-161页
  (一) 利用矿物组合估计f_(O_2)和f_(S_2)第159-160页
  (二) 利用化学平衡式估算f_(S_2)第160-161页
  (三) 利用包裹体气相成分估算f_(O_2)第161页
 四、成矿的pH和Eh估算第161-164页
  (一) 锡石硅酸盐期的pH值第161-163页
  (二) 锡石硫化物成矿期的pH值和Eh值第163-164页
第七章 成矿物质来源讨论第164-181页
 一、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第164-170页
  (一) 火成岩的氧同位素第164-168页
  (二) 矿石的氧同位素第168-170页
 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第170-172页
  (一) 碳、氧同位素组成第170-171页
  (二) 全碳值(δC_(∑C))的确定第171-172页
  (三) 与方解石呈平衡状态的热流体的δ~(18)O_(H_2O)‰第172页
 三、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第172-174页
 四、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第174-176页
  (一) 铜镍硫化物矿床及有关岩石的硫同位素第174页
  (二) 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硫同位素第174-176页
  (三) 贱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硫同位素第176页
 五、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第176-179页
 六、钐钕和铷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第179-181页
第八章 区域矿产成矿演化—成矿模型及理论找矿和靶区优选第181-190页
 一、对地幔成锡问题的探讨第181-183页
 二、成矿演化规律和成矿模式第183-185页
  (一)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是成矿的物质基础第183-184页
  (二) 构造作用是成岩成矿的主导因素第184页
  (三) 黑云母花岗岩是成矿之主因第184-185页
 三、找矿预测战略分析和靶区优选第185-190页
  (一) 锡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方向和靶区优选第185-189页
  (二) 绿岩中金矿远景预测第189-190页
结束语第190-19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92-202页
图版及说明第202-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粤西河台金矿区构造与成岩成矿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赣南粤北地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