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继承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继承放弃与继承接受 | 第10-14页 |
一、继承放弃与接受制度之由来 | 第10-11页 |
二、继承放弃与继承接受的方式 | 第11-13页 |
三、我国放弃和接受继承制度的完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放弃继承的标的和性质 | 第14-20页 |
一、放弃继承标的的不同学说 | 第14-15页 |
(一) 死亡说下的继承权说 | 第14-15页 |
(二) 死亡说下的遗产所有权说 | 第15页 |
(三) 分割说下的继承权说 | 第15页 |
二、对以上三种关于放弃继承标的观点的评析 | 第15-18页 |
(一) 对分割说下的继承权说的评析 | 第15-17页 |
(二) 对死亡说下的遗产所有权说的评析 | 第17页 |
(三) 对死亡说下的继承权说的评析 | 第17-18页 |
三、放弃继承的性质 | 第18-20页 |
(一) 继承权的性质 | 第18-19页 |
(二) 放弃继承的性质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放弃继承的限制 | 第20-28页 |
一、放弃继承的期限 | 第20-22页 |
(一) 国外关于放弃继承期限的规定 | 第20-21页 |
(二) 我国放弃继承期限的规定 | 第21-22页 |
二、放弃继承的方式 | 第22-23页 |
(一) 国外关于放弃继承方式的立法例 | 第22-23页 |
(二) 我国放弃继承方式方式的规定 | 第23页 |
三、放弃继承的其他限制 | 第23-25页 |
(一) 放弃继承不得附条件 | 第23-24页 |
(二) 不得部分放弃继承 | 第24-25页 |
四、继承人放弃继承行为的撤销 | 第25-26页 |
(一) 可否撤销的不同观点 | 第25-26页 |
(二) 放弃继承行为撤销的法定事由 | 第26页 |
五、放弃继承与配偶的同意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放弃继承的效力 | 第28-33页 |
一、放弃继承的溯及效力 | 第28-29页 |
二、继承人放弃继承后的应继份问题 | 第29-32页 |
(一) 继承人放弃继承后的应继份归属 | 第29页 |
(二) 应继份的代位继承问题 | 第29-30页 |
(三) 国外理论和立法借鉴 | 第30-32页 |
三、遗产的管理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放弃继承与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 第33-38页 |
一、放弃继承与债权人撤销权 | 第33-34页 |
二、放弃继承与债权人代位权 | 第34-35页 |
三、放弃继承的遗产债权人行使诉权的问题 | 第35-38页 |
(一) 国外关于遗产债权人行使诉权的立法 | 第35-36页 |
(二) 我国关于债权人行使诉权的立法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录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