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 第10-11页 |
·二氧化碳的排放 | 第11-12页 |
·CO_2 的综合利用途径 | 第12-13页 |
·国内外回收CO_2 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燃烧前脱碳技术 | 第14页 |
·纯氧燃烧技术 | 第14-15页 |
·化学链燃烧技术 | 第15-16页 |
·燃烧后脱碳技术 | 第16-19页 |
·物理吸收法 | 第16-17页 |
·化学吸收法 | 第17-19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19-20页 |
2 捕获烟气CO_2 工艺系统概述 | 第20-30页 |
·吸收剂的选择 | 第20-23页 |
·吸收剂的选择原则 | 第20-21页 |
·目前工业回收CO_2 常用的吸收剂 | 第21-22页 |
·吸收剂的优劣比较 | 第22-23页 |
·有机胺吸收二氧化碳的机理 | 第23-24页 |
·传质理论 | 第24-27页 |
·膜模型 | 第25页 |
·溶质渗透模型 | 第25-26页 |
·表面更新模型 | 第26-27页 |
·吸收系统的塔模型 | 第27-30页 |
·物料平衡计算 | 第27页 |
·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 第27-28页 |
·质量传递关联式 | 第28-29页 |
·热传递系数 | 第29-30页 |
3 MEA 捕获烟气CO_2 工艺过程建模 | 第30-52页 |
·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简介 | 第30-31页 |
·MEA 脱碳系统工艺流程简介 | 第31-34页 |
·课题背景分析 | 第31页 |
·模拟对象的描述 | 第31-33页 |
·MEA 脱碳工艺流程简述 | 第33页 |
·基本假设和简化 | 第33-34页 |
·基于ASPEN PLUS 建立脱碳系统的流程模型 | 第34-40页 |
·物性方法的选择 | 第34-36页 |
·单元操作模块的选取 | 第36-40页 |
·系统流程模型的分解 | 第40-52页 |
·单独的吸收塔模型 | 第41-47页 |
·吸收塔和再生塔整合系统模型 | 第47-50页 |
·带循环物流的整合系统模型 | 第50-52页 |
4 系统过程模型的仿真试验 | 第52-68页 |
·烟气参数 | 第52-53页 |
·操作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与调优 | 第53-61页 |
·贫MEA 吸收温度 | 第53-55页 |
·贫MEA 吸收剂负荷 | 第55-58页 |
·再沸器热负荷的变化 | 第58-61页 |
·整个系统的稳态模拟 | 第61-65页 |
·带旁路的CO_2 捕获系统 | 第65-68页 |
5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