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2-17页 |
| ·劳动关系理论 | 第12-13页 |
| ·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理论 | 第12-13页 |
| ·国内学者劳动关系理论观点 | 第13页 |
| ·和谐劳动关系 | 第13-14页 |
| ·工会维权理论 | 第14-17页 |
| ·国外学者工会维权理论 | 第14-15页 |
| ·国内学者工会维权理论 | 第15页 |
| ·国内法律对工会维权职能的规定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兰石集团工会维权现状 | 第17-26页 |
| ·兰石集团现状 | 第17页 |
| ·兰石集团工会现状 | 第17-18页 |
| ·工会维权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 第18-20页 |
| ·兰石集团工会维权工作成效 | 第20-26页 |
| ·开展劳动竞赛建功立业,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维护职工权益 | 第21页 |
| ·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职工参与权知情权 | 第21-23页 |
| ·推进工资平等协商,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 第23页 |
| ·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职工队伍团结稳定 | 第23-24页 |
|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凝聚发展向心力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兰石集团工会维权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26-33页 |
| ·经济上存在依附性 | 第26-27页 |
| ·工作经费来源于企业 | 第26页 |
| ·工会干部福利待遇由企业承担 | 第26-27页 |
| ·工会干部利益与企业效益紧密相关 | 第27页 |
| ·工会与职工的天然联系被掩盖 | 第27页 |
| ·地位得不到重视 | 第27-28页 |
| ·“三流”科室思想根深蒂固 | 第27-28页 |
| ·工会组织被弱化 | 第28页 |
| ·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第28-29页 |
| ·工会干部产生无法体现职工意愿 | 第28页 |
| ·工会主席角色的多重定位 | 第28-29页 |
| ·缺乏维权动力 | 第29页 |
| ·维权工作难度大 | 第29-31页 |
| ·地位尴尬 | 第29-30页 |
| ·维权艰辛 | 第30页 |
| ·平等难实现 | 第30-31页 |
| ·缺乏群众支持 | 第31页 |
| ·工资集体协商缺乏操作性 | 第31-33页 |
| ·保障机制缺失 | 第31-32页 |
| ·“三不谈”思想影响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改善兰石集团工会维权现状的对策 | 第33-44页 |
| ·建立工会与党委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 第33-35页 |
| ·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关系 | 第34页 |
| ·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 第34-35页 |
| ·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 第35页 |
|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 第35-37页 |
| ·提高工会干部服务意识 | 第35-36页 |
| ·选拔高素质工会干部 | 第36页 |
| ·职业化选聘工会干部 | 第36页 |
| ·建立科学的考评监督标准 | 第36-37页 |
| ·重建职工对工会的信赖 | 第37-38页 |
| ·树立职工主人翁意识 | 第37页 |
| ·树立工会威信 | 第37-38页 |
| ·加大宣传力度 | 第38页 |
| ·实行工会干部直选制度 | 第38-39页 |
| ·探索直选的不同实现形式 | 第38页 |
| ·加强直选制度化建设 | 第38-39页 |
| ·提高会员素质 | 第39页 |
| ·建立完善职工诉求表达机制 | 第39-40页 |
| ·建立诉求受理机制 | 第39页 |
| ·建立建议表达机制 | 第39-40页 |
| ·建立争议促解机制 | 第40页 |
| ·提高劳动关系双方对工会的认识 | 第40-41页 |
| ·提高劳动者的认识 | 第40页 |
| ·提高用人单位的认识 | 第40-41页 |
| ·把握维权工作重点 | 第41-44页 |
| ·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 第41-42页 |
| ·建立健全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 第42页 |
| ·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 | 第42-44页 |
| 第六章 对策建议实施中存在的障碍 | 第44-45页 |
| ·传统观念束缚 | 第44页 |
| ·畏难心理影响 | 第44页 |
| ·工会独立难实现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 附录A 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 | 第47-51页 |
| 附录B 个案访谈记录 | 第51-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