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自动控制理论论文

多Agent系统的控制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多Agent系统概述第11-13页
   ·从控制的角度研究多Agent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多Agent系统控制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5-20页
     ·控制结构第15-17页
     ·系统特点及相关稳定性分析第17-18页
     ·研究热点第18-20页
   ·多Agent系统控制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第20页
   ·本文工作第20-23页
第2章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方法的多Agent系统控制第23-49页
   ·基于人工势场的多Agent系统控制方法设计第24-37页
     ·Agent的模型第24-25页
     ·基于电场概念的势场函数第25-29页
     ·控制算法和稳定性分析第29-31页
     ·仿真示例第31-37页
   ·对人工势场方法的改进第37-48页
     ·一类局部极小值问题第37-38页
     ·应用环境分析第38-39页
     ·改进人工势场的Agent控制方法描述第39-44页
     ·仿真研究第44-48页
   ·总结第48-49页
第3章 基于滑模控制方法的多Agent系统轨迹跟踪第49-67页
   ·滑动模型方法介绍第50-51页
   ·滑模控制方法的应用第51-55页
     ·单个Agent的控制方案设计第51-53页
     ·稳定性分析第53-55页
   ·基于滑模控制方法与图论的多Agent系统综合控制设计第55-59页
     ·图论与多Agent系统结构第55-56页
     ·控制设计第56-59页
   ·基于滑模控制与人工势场方法对多Agent系统的控制设计第59-62页
     ·Agent与障碍物之间的势场第59-60页
     ·Agent之间的势场第60页
     ·控制设计第60-62页
   ·仿真研究第62-66页
     ·滑模控制结合图论(无障碍物的仿真)第62-63页
     ·滑模控制结合人工势场(无障碍物环境中的仿真)第63-64页
     ·滑模控制结合人工势场(有障碍物环境中的仿真)第64-66页
   ·结论第66-67页
第4章 一类非线性互联多Agent系统的输入-状态弦稳定性第67-82页
   ·相关概念第67-69页
   ·输入-状态弦稳定第69-73页
     ·输入-状态稳定性与弦稳定性第69-72页
     ·输入-状态弦稳定第72-73页
   ·一类非线性多Agent互联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第73-78页
     ·两个非线性互联系统的输入-状态弦稳定第73-77页
     ·N个非线性互联Agent的弦稳定第77-78页
   ·仿真示例第78-81页
   ·总结第81-82页
第5章 基于图论的多Agent系统结构变化控制第82-100页
   ·图论知识与多Agent系统的队形结构第83-87页
     ·图的矩阵第83-85页
     ·图的连通性第85-86页
     ·图的连通性与刚性结合第86-87页
   ·多Agent系统的队形变换第87-96页
     ·多Agent系统中常用队形变换形式第87-89页
     ·队形变换方法研究第89-92页
     ·实例说明第92-96页
   ·系统稳定性分析第96-97页
   ·仿真第97-99页
     ·要求连通性的队形控制仿真第97-98页
     ·要求刚性的队形控制仿真第98-99页
   ·结论第99-10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3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100-101页
   ·主要创新点第101页
   ·展望第101-103页
附录第103-111页
 A Agent的数学模型第103-107页
  A.1 一阶运动模型(Kinematic or first order)第103页
  A.2 二阶动力学模型(Dynamic or second order)第103-104页
  A.3 一阶单轮模型(Unicycle)第104页
  A.4 二阶单轮模型第104页
  A.5 四轮小车结构的模型第104-106页
  A.6 非线性数学模型第106-107页
 B 人工势场方法第107-109页
 C 图论第109-111页
作者在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免疫的智能优化算法理论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语义的Web服务组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