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对我国网络舆论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9-12页 |
(二) 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12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微博舆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13-19页 |
一、 微博的定义 | 第13页 |
二、 微博的起源及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9页 |
(一) 微博的起源 | 第13-15页 |
(二) 微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三) 微博舆论发展的社会动因 | 第15-19页 |
第三章 微博舆论传播的特征 | 第19-26页 |
一、 舆论传播的即时性 | 第20-21页 |
二、 舆论传播的群聚化 | 第21-23页 |
三、 舆论传播的去中心化 | 第23页 |
四、 舆论传播的裂变化 | 第23-25页 |
五、 舆论传播的自净化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微博对我国社会舆论生态的塑造 | 第26-35页 |
一、 微博的舆论生成机制 | 第27-29页 |
(一) 第一阶段—舆论形成 | 第27-28页 |
(二) 第二阶段—舆论爆发 | 第28页 |
(三) 第三阶段—舆论缓解 | 第28页 |
(四) 第四阶段—舆论平复 | 第28-29页 |
(五) 第五阶段—舆论再现 | 第29页 |
二、 微博舆论生成新的特点 | 第29-35页 |
(一) “议程”的自主性 | 第29-31页 |
(二) 微博“长尾”价值的多元化 | 第31页 |
(三) “意见领袖”的“蒲公英”效应 | 第31-33页 |
(四) 舆论监督范围更广 | 第33-34页 |
(五) 舆情影响力积聚增大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微博对舆情信息研判带来的挑战 | 第35-37页 |
一、 虚假信息泛滥 | 第35页 |
二、 把关能力下降 | 第35-36页 |
三、 信息监管难度大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微博传播的舆论引导对策 | 第37-41页 |
一、 微博网站 | 第37-39页 |
(一) 建立健全的辟谣机制 | 第37-38页 |
(二) 建立用户举报体系 | 第38页 |
(三) 推进微博实名制 | 第38-39页 |
二、 舆情监测部门 | 第39-41页 |
(一) 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 | 第39页 |
(二) 做好舆情监测 | 第39-40页 |
(三) 注重舆论引导 | 第40-41页 |
(四) 培养微博“意见领袖” | 第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