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商业判断原则的基本理论 | 第11-39页 |
第一节 商业判断原则的定义 | 第11-15页 |
一、判例法上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学界的定义 | 第13页 |
三、成文法的趋势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商业判断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第15-21页 |
一、从法学相关理论上看商业判断原则 | 第15-16页 |
二、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商业判断原则 | 第16-18页 |
三、从董事职业特点看商业判断原则 | 第18-20页 |
四、从市场和司法之间关系看商业判断原则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商业判断原则理论的适用条件 | 第21-33页 |
一、适用的范围 | 第21-23页 |
二、主观要件 | 第23-27页 |
三、客观要件 | 第27-33页 |
第四节 商业判断原则与董事义务的关系 | 第33-39页 |
一、董事义务简述 | 第33-34页 |
二、与商业判断原则的关系 | 第34-39页 |
第二章 商业判断原则的功能 | 第39-52页 |
第一节 商业判断原则对于派生诉讼的制约 | 第40-46页 |
第二节 商业判断原则对公司并购的影响 | 第46-52页 |
一、反收购中的一般运用 | 第47-48页 |
二、反收购中的进一步适用 | 第48-50页 |
三、后收购阶段的适用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法上商业判断原则的构建 | 第52-70页 |
第一节 商业判断原则的必要性 | 第52-56页 |
一、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 | 第52-53页 |
二、从股东派生诉讼规定来看 | 第53-54页 |
三、从董事经营角度来看 | 第54-55页 |
四、从效率和公平来考虑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我国引入商业判断原则的可行性 | 第56-60页 |
一、法的移植理论给了商业判断原则的引入提供了理论支持 | 第56-57页 |
二、我国新公司法提供了商业判断原则的生长土壤 | 第57-58页 |
三、世界各国对于商业判断原则的成功借鉴给我国提供了经验 | 第58-60页 |
第三节 我国引入商业判断原则的障碍 | 第60-63页 |
一、法律制度移植上的障碍 | 第60-61页 |
二、公司立法中的漠视 | 第61页 |
三、我国法官的素质不齐 | 第61-62页 |
四、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 第62-63页 |
第四节 我国引入商业判断原则的经验借鉴 | 第63-70页 |
一、我国是否要以成文法模式引入商业判断原则 | 第63-64页 |
二、商业判断原则的适用主体的扩展 | 第64-66页 |
三、我国引入商业判断原则所需配套制度的规定 | 第66-67页 |
四、关于商业判断原则中的特别诉讼委员会的制度设计 | 第67-69页 |
五、关于法院指派工作组的替代作用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