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认知论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0 引言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社会认知论概述 | 第9-10页 |
| ·相关概念简介 | 第10-11页 |
| ·体育教育简介 | 第10页 |
| ·体育教育专业简介 | 第10页 |
| ·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第11-13页 |
| ·课程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 ·教学方法的研究 | 第14-16页 |
| ·就业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 ·访谈法 | 第17页 |
| ·职业测评法 | 第17-18页 |
| ·统计分析法 | 第18-19页 |
| 3 现阶段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5页 |
| ·培养目标问题 | 第19-21页 |
| ·课程方面问题 | 第21-23页 |
| ·教学方面问题 | 第23页 |
| ·教学实习方面的问题 | 第23-25页 |
| 4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 第25-33页 |
| ·培养模式转变的社会需求 | 第25-29页 |
| ·体育教育师资的要求 | 第25-28页 |
| ·其他行业人才的要求 | 第28-29页 |
| ·体育教育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29-33页 |
|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化的要求 | 第29-32页 |
| ·免费师范生发展的要求 | 第32-33页 |
| 5 基于社会认知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讨 | 第33-46页 |
| ·组织层面体现灵活性 | 第33-37页 |
| ·培养目标多样化 | 第33页 |
| ·课程设置系统化 | 第33-35页 |
| ·教学过程科学化 | 第35-36页 |
| ·教学方法最优化 | 第36页 |
| ·培养管理过程化 | 第36页 |
| ·教学实习长期化、个性化 | 第36-37页 |
| ·个体层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第37-44页 |
| ·培养目标自主化 | 第37-44页 |
| ·学习过程的自主化 | 第44页 |
| ·培育环境社会化、网络化 | 第44-46页 |
| ·培育环境的社会化 | 第44-45页 |
| ·培育环境网络化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