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1-12页 |
·量子点的性质、表面功能化及应用 | 第12-16页 |
·量子点的概念及发光机理 | 第12页 |
·量子点的性质 | 第12-13页 |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 | 第13-14页 |
·量子点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金属纳米颗粒的重要性 | 第16-22页 |
·等离子共振散射原理 | 第17-18页 |
·影响等离子散射的因素 | 第18-21页 |
·暗场显微镜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单颗粒单分子检测的重要意义 | 第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25页 |
第2章 辅酶Q功能化的量子点用于细胞内ROS的检测 | 第25-43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1页 |
·仿生体系的构建 | 第28-29页 |
·[CoQH_2C_nS]_2和[CoQC_nS]_2功能化CdTe/ZnS QDs的荧光特性 | 第29-31页 |
·[CoQC_nS]_2功能化CdTe/ZnS QDs的荧光光谱电化学 | 第31-34页 |
·通过体系[CoQH_2C_nS]_2-QDs的荧光猝灭检测O2~(·-) | 第34-37页 |
·NADH脱氢酶存在下,通过体系[CoQC_nS]_2-QDs的荧光增强检测NADH | 第37-39页 |
·细胞内ROS的检测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细胞色素c功能化的量子点用于细胞内O2~(·-)的选择性检测 | 第43-56页 |
·前言 | 第4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4页 |
·实验步骤 | 第44-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表面带正/负电荷CdSe/ZnS QDs-Cyt c的特性 | 第46-47页 |
·表面带正/负电荷CdSe/ZnS QDs-氧化态/还原态Cyt c的光谱特性 | 第47-49页 |
·CdSe/ZnS QDs-Cyt c的光谱电化学特性 | 第49-51页 |
·O2~(·-)的检测 | 第51-53页 |
·细胞内O2~(·-)的检测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实时监测单个铜纳米粒子的生长和表面氧化过程 | 第56-63页 |
·前言 | 第56-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试剂 | 第57页 |
·仪器 | 第57页 |
·ITO电极的清洗 | 第57页 |
·能量色散X-射线(EDAX)表征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仪器原理 | 第58页 |
·单个CuNP生长和氧化过程中PRRS光谱的变化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基于通道蛋白实时监测单个电沉积纳米粒子的生长行为及其应用研究 | 第63-77页 |
·前言 | 第63-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64-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5页 |
·仪器原理 | 第66页 |
·组装前后ITO电极的表征 | 第66-68页 |
·SP1-HBM/ITO电极上纳米粒子的等离子共振散射 | 第68-70页 |
·HBM/ITO电极上电沉积后的表征 | 第70-72页 |
·SP1-HBM/ITO电极上SP1的荧光标记 | 第72-73页 |
·PRRS光谱用于识别抗原抗体的特异性作用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本文总结 | 第77-79页 |
·论文已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7-78页 |
·本文的主要特色及创新 | 第78-79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79-80页 |
·高特异性氧化还原敏感的量子点探针的构建 | 第79页 |
·水溶性量子点的纳米生物医学成像 | 第79页 |
·开发新型的等离子共振散射光学界面传感器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