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美、日、欧、中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第1-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4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3页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比较分析法第14页
  二、主成分分析法第14-15页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第15页
 第三节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5-17页
  一、论文的总体思路第15页
  二、论文的研究框架第15-17页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7-19页
第二章 技术创新理论综述第19-33页
 第一节 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第19-22页
  一、科技界观点第19-20页
  二、经济学观点第20-21页
  三、文化界观点第21-22页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基本结构第22-23页
 第三节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第23-30页
  一、技术政策(产业)理论第23-24页
  二、技术创新理论第24-27页
  三、技术选择理论第27-30页
 第四节 汽车产业研发的特征第30-31页
  一、汽车产业研发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直接满足社会需求,属于经济范畴第30页
  二、汽车产业研发是理论到应用、一般到特殊的逻辑过程第30-31页
  三、汽车产业研发有较高的时间要求第31页
  四、汽车产业研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第31页
 第五节 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第31-33页
第三章 美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第33-46页
 第一节 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特点第33-36页
  一、创造历史的“福特制”第33-35页
  二、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特征第35-36页
  三、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第36页
 第二节 美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第36-42页
  一、美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模式——以市场竞争为基础,政府在有限领域间接干预第36-37页
  二、美国汽车技术创新的政府资助体系的特点与变化趋势第37-41页
  三、美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优势第41-42页
 第三节 美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第42-46页
第四章 日本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第46-65页
 第一节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第46-52页
  一、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的特点第46-50页
  二、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第50-52页
 第二节 日本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第52-60页
  一、日本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市场机制与政府的强烈干预相结合第52-54页
  二、日本技术创新政府资助体系的特点与变化趋势第54-56页
  三、日本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第56-58页
  四、日本汽车产业技术研发优势第58-60页
 第三节 日本汽车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第60-65页
第五章 欧盟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第65-75页
 第一节 欧盟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第65-70页
  一、德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第65-67页
  二、法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第67-69页
  三、欧盟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第69-70页
 第二节 欧洲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第70-74页
  一、欧洲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第70-72页
  二、欧洲汽车产业技术研发优势第72-74页
 第三节 欧洲汽车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第74-75页
第六章 美日欧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启示第75-82页
 一、完善科技投入体系,强化政策咨询管理第75-77页
 二、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和预算管理中的作用第77页
 三、调动企业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第77-78页
 四、调整科技经费投向,突出重点项目第78-79页
 五、建立同行评议制度,强化竞争机制第79-80页
 六、加强评估工作,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第80-81页
 七、重视发挥各种协会和基金在产业研究开发中的作用第81-82页
第七章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第82-131页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与问题第82-96页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第82-91页
  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91-96页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第96-113页
  一、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第97-104页
  二、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第104-108页
  三、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水平第108-113页
 第三节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选择第113-121页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明确自主开发和能力建设的目标第113-117页
  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加强市场化运作第117-119页
  三、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选择评价机制第119-121页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的设想第121-131页
  一、完善市场准入规制,增强市场竞争活力第122-123页
  二、完善价格调控机制,维护产业公平竞争第123-124页
  三、推进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合,提高产业竞争实力第124-126页
  四、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产业重组第126-128页
  五、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第128-129页
  六、推进特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打造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航空母舰”第129-130页
  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摘要第136-139页
Abstract第139-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现代国有林区建设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