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1-13页 |
1. 标本和测量工具 | 第11页 |
2. 观察骶2“椎弓根”形态 | 第11页 |
3. 测量指标 | 第11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11-12页 |
5. 在10 具尸体标本上观察骶前的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并按照上述的测量结果模拟置入骶2 椎弓根螺钉,使螺钉穿出骶骨前方,观察螺钉的出钉点的位置 | 第12-13页 |
结果 | 第13-17页 |
1. 骶2“椎弓根”的形态 | 第13页 |
2. 测量结果 | 第13页 |
3. 尸体标本的观察 | 第13-17页 |
讨论 | 第17-20页 |
1. 骶2“椎弓根”概念的提出 | 第17页 |
2. 骶2“椎弓根”置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第17-18页 |
3. 骶外侧嵴、第一骶后孔与椎弓根的关系 | 第18页 |
4. 后方骶2“椎弓根”置钉的进钉点 | 第18-19页 |
5. 置钉角度、钉道长度和螺钉直径 | 第19-20页 |
结论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页 |
附图 | 第22-27页 |
综述 | 第2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中文摘要 | 第40-42页 |
ABSTRACT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