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信息共享空间的定义、内涵、特点与意义 | 第10-14页 |
一、信息共享空间定义 | 第10-11页 |
(一) 国外图书馆界定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外教育界定义 | 第11页 |
(三) 国内图书馆界定义 | 第11页 |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内涵 | 第11-12页 |
(一)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是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结合 | 第11页 |
(二)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 第11-12页 |
(三)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推动研究与学习 | 第12页 |
三、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特点 | 第12-13页 |
(一) 普遍性 | 第12页 |
(二) 适应性 | 第12页 |
(三) 灵活性 | 第12页 |
(四) 公共性 | 第12-13页 |
四、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意义 | 第13-14页 |
(一)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迎合用户的信息需求 | 第13页 |
(二)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营造的环境顺应用户的学习需求 | 第13页 |
(三)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提升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信息共享空间的产生与现状 | 第14-20页 |
一、国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产生 | 第14页 |
二、国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目前的状况 | 第14-16页 |
三、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状况 | 第16-20页 |
(一) 国内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研究情况 | 第16-17页 |
(二) 国内高校信息共享空间实践开展情况 | 第17-20页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与运行 | 第20-26页 |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条件 | 第20-21页 |
(一) 硬件条件 | 第20页 |
(二) 软件条件 | 第20页 |
(三) 人员条件 | 第20-21页 |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 | 第21-23页 |
(一) 物理空间设计 | 第21-22页 |
(二) 虚拟空间设计 | 第22页 |
(三) 人员设计 | 第22-23页 |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运行机制 | 第23-26页 |
(一) 信息服务台层面的信息共享空间 | 第24页 |
(二) 图书馆层面的信息共享空间 | 第24页 |
(三) 学校层面的信息共享空间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信息共享空间构建实例—以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为例 | 第26-31页 |
一、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背景 | 第26-27页 |
二、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必要性 | 第27页 |
(一) 学生信息需求改变使得信息共享空间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7页 |
(二) 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已经具备了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能力,为共享空间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 第27页 |
(三) 读者的信息能力和馆员的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尽快实现 | 第27页 |
三、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方案 | 第27-31页 |
(一) 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服务理念 | 第27-28页 |
(三) 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软硬件及人员配置 | 第28-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