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网格仿真计算中的动态任务分配和调度算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网格仿真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第10-11页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路线第11-13页
第二章 基于网格的HLA 仿真框架第13-27页
   ·传统的HLA 仿真框架第13-15页
     ·基于HLA 的仿真系统的层次结构第13页
     ·HLA 仿真的逻辑结构第13-14页
     ·HLA 仿真中的管理机制第14-15页
   ·国防科大KD-RTI第15-17页
     ·KD-RTI 的优点与缺点第15-16页
     ·使用KD-RTI 开发的流程第16页
     ·KD-RTI 的联邦成员设计过程第16-17页
   ·传统仿真系统向网格计算环境的移植第17-18页
     ·移植的关键问题第17-18页
     ·当前基于网格的仿真实践第18页
   ·网格仿真框架GFS第18-26页
     ·GFS 的体系结构第19-22页
     ·仿真管理系统第22-24页
     ·基于GFS 框架的仿真执行过程模型第24-26页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负载平衡技术第27-41页
   ·负载平衡方法的分类第27-28页
     ·实时与非实时第27页
     ·抢先与非抢先第27-28页
     ·静态与动态第28页
   ·静态调度算法第28-30页
     ·静态启发式算法第28-29页
     ·静态遗传算法第29-30页
   ·动态调度算法第30-32页
     ·集中式控制与分布式控制算法第30-31页
     ·分层负载平衡方法第31-32页
     ·梯度模型第32页
   ·并行调度与负载平衡第32-36页
   ·负载平衡度第36-41页
     ·并行性能评价第36-38页
     ·负载平衡度第38-41页
第四章 负载平衡调度模块第41-51页
   ·非抢先调度与抢先调度的比较第41-42页
   ·动态调度与静态调度的比较第42页
   ·PVM 与MPI第42-43页
   ·非抢先动态调度模块第43-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51-52页
   ·进一步的工作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 Service的网格计算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DSP的PDF417二维条码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