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马尾松毛虫概况 | 第10-11页 |
·马尾松毛虫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 | 第10-11页 |
·马尾松毛虫幼虫毒素的基本性质 | 第11页 |
·昆虫油脂概况 | 第11-14页 |
·昆虫油脂的含量 | 第11-12页 |
·昆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 第12-14页 |
·昆虫油脂的提取 | 第14页 |
·昆虫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方法 | 第14-17页 |
·低温结晶法 | 第14页 |
·尿素包合法 | 第14-15页 |
·分子蒸馏法 | 第15页 |
·碱金属盐沉淀法 | 第15-16页 |
·银离子络合分离法 | 第16页 |
·脂肪酶浓缩法 | 第16页 |
·超临界CO_2萃取法 | 第16-17页 |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的结合 | 第17页 |
·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立题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马尾松毛虫油脂的提取 | 第19-31页 |
·引言 | 第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马尾松毛虫幼虫的预处理 | 第20页 |
·马尾松毛虫幼虫粗脂肪的测定 | 第20-21页 |
·马尾松毛虫幼虫粗脂肪的提取 | 第21页 |
·马尾松毛虫幼虫粗脂肪的精制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马尾松毛虫老熟幼虫粗脂肪的测定 | 第21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21-22页 |
·固液比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粗脂肪提取的影响 | 第22-24页 |
·温度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粗脂肪提取的影响 | 第24-25页 |
·时间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粗脂肪提取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因素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粗脂肪提取的影响 | 第26-29页 |
·粗脂肪的精制 | 第29-30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低温结晶法富集马尾松毛虫幼虫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31-44页 |
·引言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马尾松毛虫幼虫油脂理化性质的测定及标准 | 第32-33页 |
·游离脂肪酸制备方法 | 第33页 |
·低温结晶法富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马尾松毛虫幼虫油脂理化性质的分析 | 第33-34页 |
·结晶温度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 | 第34-36页 |
·结晶时间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因素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 | 第37-42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尿素包合法富集马尾松毛虫幼虫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44-58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实验试剂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游离脂肪酸制备方法 | 第46页 |
·所得脂肪酸碘价值的测定 | 第46页 |
·尿素试纸的制备及尿素残留检测 | 第46页 |
·尿素包合法富集多不饱和脂肪酸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6页 |
·FFA:尿素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 | 第47-48页 |
·结晶温度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 | 第48-50页 |
·结晶时间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 | 第50-52页 |
·不同因素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 | 第52-56页 |
·不饱和脂肪酸中尿素残留的检测 | 第56页 |
·讨论和结论 | 第56-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