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试论中国古代见危不救罪与邻伍连坐制度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中国古代见危不救罪与邻伍连坐制度的历史发展第8-24页
 第一节 先秦至汉第8-13页
  一、上古至秦第8-10页
  二、秦第10-12页
  三、两汉第12-13页
 第二节 魏晋至唐第13-17页
  一、魏晋南北朝第13-15页
  二、隋唐第15-17页
 第三节 宋至元第17-19页
  一、两宋第17-19页
  二、辽金元第19页
 第四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第19-24页
  一、明清第19-20页
  二、清末民国时期第20-24页
第二章 中国古代见危不救罪与邻伍连坐制度的历史评述第24-33页
 第一节 中国古代见危不救罪与邻伍连坐制度的历史原因第24-28页
  一、政治因素第24-26页
   1、与祭祀制度的关系第24页
   2、儒法融合的因素第24-25页
   3、政治组织的需要第25-26页
  二、经济因素第26-27页
  三、人性文化因素第27页
  四、激励机制和保障第27-28页
 第二节 中国古代见危不救罪与邻伍连坐制度的犯罪构成比较分析第28-30页
  一、犯罪主体第29页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第29页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第29-30页
  四、犯罪客体第30页
 第三节 中国古代见危不救罪与邻伍连坐制度的历史评价第30-33页
  一、“见危不救”罪与邻伍连坐制度的积极作用第30-31页
  二、“见危不救”罪与邻伍连坐的消极作用第31-33页
第三章 中国古代见危不救罪与邻伍连坐制度对现今的启示第33-37页
 第一节 中国古代见危不救罪的若干启示第33-35页
  一、目前我国设立“见危不救”罪时机尚未成熟第33-34页
  二、探索加强对公务员的“见危不救”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第34页
  三、抓紧建立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保障制度第34-35页
 第二节 警惕“邻伍连坐”制度的死灰复燃第35-37页
注释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后记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地方立法效益评估制度研究
下一篇:从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论客户名单的商业秘密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