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受剪切带控制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实物工作量 | 第12-13页 |
| ·取得的主要结果及认识 | 第13-14页 |
| 2 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0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4-15页 |
| ·区域地质 | 第15-20页 |
| ·地层 | 第15-18页 |
| ·构造 | 第18-20页 |
| 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0-35页 |
| ·矿区地层 | 第20-22页 |
| ·矿区构造 | 第22-26页 |
| ·丁家林—太阳坪韧—脆性剪切带地质特征 | 第22-25页 |
| ·丁家林—太阳坪韧—脆性剪切带的变形机理与过程 | 第25-26页 |
| ·丁家林—太阳坪韧—脆性剪切带与金矿化 | 第26页 |
| ·矿带与矿体特征 | 第26-28页 |
| ·矿带 | 第26-27页 |
| ·丁家林矿区 | 第27-28页 |
| ·太阳坪矿区 | 第28页 |
| ·矿化蚀变特征 | 第28-29页 |
| ·蚀变类型 | 第29页 |
| ·蚀变分带特征 | 第29页 |
| ·矿石与矿物特征 | 第29-31页 |
|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 第31-32页 |
| ·金的赋存状态 | 第32-35页 |
| 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47页 |
| ·容矿围岩的化学成分特征 | 第35-38页 |
| ·容矿围岩岩石学特征 | 第35-36页 |
| ·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37页 |
| ·原岩恢复 | 第37-38页 |
| ·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2页 |
|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2-47页 |
| ·硫同位素组成与特征 | 第42页 |
| ·氢氧同位素组成与特征 | 第42-45页 |
| ·铅同位素组成与特征 | 第45-47页 |
| 5 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 | 第47-53页 |
| ·矿床成因探讨 | 第47-49页 |
| ·含矿热液来源 | 第47页 |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47-48页 |
| ·地层控矿因素 | 第48-49页 |
| ·构造控矿因素 | 第49页 |
| ·成矿作用演化 | 第49-50页 |
| ·成矿模式 | 第50-53页 |
| 6 结论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