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9页 |
| ·研究开发无卤无磷阻燃环氧树脂体系的背景 | 第11-24页 |
| ·阻燃技术理论 | 第12-18页 |
| ·无卤无磷阻燃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覆铜板的阻燃研究 | 第24-27页 |
| ·覆铜板的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 ·覆铜板的组成和分类 | 第25-26页 |
| ·无卤阻燃环氧覆铜板的现状和要求 | 第26-27页 |
| ·论文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 ·论文的思路和内容 | 第27-28页 |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8-29页 |
| 2 苯并恶嗪的合成及表征 | 第29-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 ·原材料的准备 | 第29-30页 |
| ·合成 | 第30-31页 |
| ·苯并恶嗪的表征及其性能测试方法 | 第31-35页 |
| ·熔点的测定 | 第31页 |
| ·溶解度测试 | 第31页 |
| ·游离酚含量的测定 | 第31-34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 ·苯并恶嗪的合成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35页 |
| ·苯并恶嗪的聚合 | 第35-36页 |
| ·苯并恶嗪的表征、聚合与性能测试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BZ/EP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及其性能的研究 | 第40-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 ·原材料 | 第40页 |
| ·不同配方BZ/EP树脂体系的配制 | 第40页 |
| ·BZ/EP树脂固化物的制备 | 第40-41页 |
| ·树脂体系反应性、阻燃性测试表证 | 第41页 |
| ·凝胶特性测试 | 第41页 |
| ·差热扫描量热法分析 | 第41页 |
| ·热失重分析 | 第41页 |
| ·阻燃性能测试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 ·BZ/EP比例对树脂体系凝胶特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BZ/EP比例对树脂体系活化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 ·BZ/EP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 | 第44-49页 |
| ·固化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49-50页 |
| ·BZ/EP树脂固化物的DSC分析 | 第50页 |
| ·BZ/EP树脂固化后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50-51页 |
| ·BZ/EP树脂的耐燃烧性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4 覆铜板基板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53-6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 ·实验原材料 | 第53页 |
| ·Mg(OH)_2/BZ/EP玻纤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3-54页 |
| ·表征测试 | 第54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54页 |
| ·电阻系数测试 | 第54页 |
| ·极限氧指数测试 | 第54页 |
| ·垂直燃烧实验 | 第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 ·层压工艺的测定 | 第54-55页 |
| ·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55-57页 |
| ·电阻系数测试 | 第57-59页 |
| ·耐燃烧性能的测试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5 BZ/EP树脂及其复合材料阻燃机理的研究 | 第61-69页 |
| ·实验部分 | 第61页 |
| ·表征测试 | 第61-62页 |
| ·共混树脂体系氧指数测试 | 第61页 |
| ·热失重分析 | 第61-62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62页 |
| ·X射线能谱仪测试 | 第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 ·氧指数分析 | 第62-63页 |
| ·BZ/EP树脂基体的成炭过程分析 | 第63-64页 |
| ·BZ/EP树脂固化物燃烧后形貌分析 | 第64-65页 |
| ·加入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复合材料燃烧后形貌分析 | 第65-66页 |
| ·燃烧后炭层的元素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