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前言 | 第12-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5-16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开放式基金及其净赎回概论 | 第17-22页 |
·开放式基金的含义 | 第17-22页 |
·证券投资基金 | 第17页 |
·开放式基金的定义、特点 | 第17-19页 |
·开放式基金申购或赎回的激励机制 | 第19页 |
·开放式基金净赎回的定义 | 第19-20页 |
·开放式基金净赎回的影响 | 第20页 |
·研究开放式基金赎回问题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3. 开放式基金净赎回问题研究综述 | 第22-34页 |
·国外对开放式基金净赎回的相关研究 | 第22-27页 |
·FPR 理论 | 第22-24页 |
·基金内在特征对基金赎回的影响 | 第24-25页 |
·投资者流动性需求对基金赎回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回馈交易者假说 | 第26-27页 |
·开放式基金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27页 |
·国内对开放式基金净赎回的相关研究 | 第27-34页 |
·关于“赎回悖论”的研究 | 第27-28页 |
·多因素实证模型 | 第28-30页 |
·用行为金融学解释开放式基金赎回问题 | 第30-31页 |
·营销策略对开放式基金赎回影响的研究 | 第31页 |
·赎回量预测模型研究 | 第31-32页 |
·投资者结构对开放式基金赎回影响的研究 | 第32页 |
·不同风格开放式基金赎回差异研究 | 第32页 |
·开放式基金赎回问题其它研究 | 第32-34页 |
4.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及其赎回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 第34-41页 |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和特点 | 第34-38页 |
·我国开放式基金历史发展 | 第34-37页 |
·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中的特点 | 第37-38页 |
·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中赎回的主要特点 | 第38-41页 |
5.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的内在机理 | 第41-48页 |
·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开放式基金的原因 | 第42-46页 |
·理性投资者申购赎回开放式基金的原因 | 第42-45页 |
·非理性投资者申购赎回开放式基金的原因 | 第45-46页 |
·影响开放式基金净赎回的主要因素 | 第46-48页 |
6. 对我国开放式基金净赎回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48-60页 |
·统计性分析 | 第48-53页 |
·开放式基金净值与净赎回 | 第48-50页 |
·开放式基金分红与净赎回 | 第50-52页 |
·与开放式基金类似的其它投资工具的投资收益与开放式基金净赎回 | 第52-53页 |
·影响我国开放式基金净赎回因素的实证检验 | 第53-60页 |
·研究内容 | 第53页 |
·研究假设 | 第53-54页 |
·变量的定义 | 第54页 |
·模型设定 | 第54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 第54-55页 |
·全阶段回归结果 | 第55-56页 |
·对全阶段回归结果的分析 | 第56-58页 |
·分阶段回归结果和分析 | 第58-60页 |
7. 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阶段特殊性及其对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影响 | 第60-66页 |
·投资者理念 | 第60-61页 |
·开放式基金市场供求关系 | 第61-62页 |
·开放式基金营销 | 第62-64页 |
·开放式基金制度问题 | 第64-66页 |
8. 结论与对策 | 第66-71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对策 | 第67-71页 |
·开放式基金制度建设 | 第67-68页 |
·基金管理公司建设 | 第68-69页 |
·开放式基金市场外部环境建设 | 第69-70页 |
·投资者教育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