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确定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的肝病中医临床症候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中医学诊疗与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不确定系统与中医学研究 | 第11-12页 |
·本文的内容与安排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5-37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5-21页 |
·灰色系统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灰色系统基本原理 | 第16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16-19页 |
·灰色聚类评估 | 第19-20页 |
·灰色决策分析 | 第20-21页 |
·粗糙集理论 | 第21-24页 |
·粗糙集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 | 第23-24页 |
·模糊系统理论 | 第24-27页 |
·模糊数学的基本知识 | 第24-26页 |
·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 第26-27页 |
·多属性评价方法 | 第27-35页 |
·多属性评价矩阵 | 第27-28页 |
·多属性评价中的数据预处理 | 第28-29页 |
·多属性评价中的权重确定 | 第29-32页 |
·评价排序 | 第32页 |
·加权和法的改进 | 第32-33页 |
·基于灰色关联的改进评价方法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中医临床症候的系统分析 | 第37-49页 |
·中医症候的整体性 | 第37-38页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医乙型肝炎五脏系统分析 | 第38-44页 |
·乙型肝炎中医临床指标与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几种灰色关联算法的比较 | 第39页 |
·乙型肝炎中医五脏系统的整体关联性研究 | 第39-41页 |
·子系统指标的关联分析 | 第41-43页 |
·综合关联聚类 | 第43-44页 |
·中医脉象研究与关联评价 | 第44-47页 |
·资料与数据 | 第44页 |
·属性提取 | 第44-45页 |
·关联熵评价 | 第45-46页 |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中医临床外界因素的评价方法 | 第49-57页 |
·评价对象与指标体系研究 | 第49-50页 |
·基本方法 | 第50-52页 |
·评价的基本思路 | 第50页 |
·计算过程 | 第50-52页 |
·实例应用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基于模糊推理技术的中医评价诊断系统 | 第57-69页 |
·模糊专家系统 | 第57-59页 |
·专家系统概述 | 第57-58页 |
·基于模糊推理的专家系统结构和功能 | 第58-59页 |
·评价诊断系统的设计 | 第59-65页 |
·中医症候的模糊知识表示 | 第59-60页 |
·诊断评价指标与隶属度确定 | 第60-61页 |
·权重设定的问题 | 第61-63页 |
·模糊诊断矩阵的构建 | 第63页 |
·模糊推理规则 | 第63-64页 |
·推理过程 | 第64-65页 |
·基于模糊推理的肝硬化中医评价诊断模型 | 第65-68页 |
·资料与数据 | 第65页 |
·模糊推理规则指标选取 | 第65-67页 |
·模糊隶属度确定 | 第67页 |
·实例分析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9-71页 |
·中医临床症候研究总结 | 第69页 |
·展望与后续研究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第75-77页 |
一、论文 | 第75页 |
二、科研项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