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果树植物学特性遗传研究 | 第12页 |
·葡萄抗寒鉴定方法 | 第12-18页 |
·DNA 分子标记在葡萄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材料 | 第24页 |
·葡萄材料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9页 |
·葡萄的植物学特性调查 | 第24-25页 |
·葡萄抗寒性鉴定 | 第25-27页 |
·葡萄基因组DNA 提取 | 第27页 |
·PCR 扩增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50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子代的植物学特性调查及分析 | 第29-34页 |
·底来特与北醇以及子代的植物学特性调查及分析 | 第29-31页 |
·爱莫无核与北醇以及子代的植物学特性调查及分析 | 第31-34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子代的一年生枝条的遗传规律分析 | 第34-35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子代的成熟叶片的遗传规律分析 | 第35-36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子代抗寒性鉴定与分析 | 第36-42页 |
·不同温度下杂交亲本的电导率及半致死温度(LT_(50))的确定 | 第36页 |
·不同温度下杂交后代的电导率及半致死温度LT_(50) 的确定 | 第36-39页 |
·不同不同低温处理下杂交后代枝条的萌芽情况 | 第39-42页 |
·与抗寒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42-46页 |
·不同处理低温下POD 活性的变化 | 第42-44页 |
·不同处理温度下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44-45页 |
·不同温度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45-46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子代抗寒性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6-48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子代的无核性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4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子代的植物学特性遗传规律分析 | 第50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子代抗寒性鉴定与分析 | 第50-51页 |
·无核葡萄与有核葡萄杂交后代抗寒性的遗传 | 第50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杂交后代抗寒性的鉴定 | 第50-51页 |
·植物抗寒性强弱与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 第51-52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杂交后代抗寒性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52页 |
·无核与有核葡萄以及子代无核性分子鉴定及分析 | 第52-53页 |
·两个杂交后代抗寒性与无核的鉴定及分析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