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引言 | 第7页 |
| ·弹性蛋白酶简介 | 第7-8页 |
| ·弹性蛋白酶的理化性质 | 第7-8页 |
| ·弹性蛋白酶的作用 | 第8页 |
| ·弹性蛋白酶在疾病产生中的作用 | 第8页 |
| ·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8-10页 |
| ·格特勒-霍夫曼(Gertler& Hofman) | 第9页 |
| ·萨赫尔(Sacher)法 | 第9页 |
| ·琼脂扩散法 | 第9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9-10页 |
| ·化合物与蛋白质或酶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10-12页 |
| ·荧光光谱法 | 第10页 |
| ·同步荧光光谱法 | 第10-11页 |
| ·圆二色谱法 | 第11-12页 |
|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 | 第12页 |
|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的来源 | 第12-15页 |
| ·动物来源的弹性蛋白酶抑制剂 | 第12-13页 |
| ·微生物来源的弹性蛋白酶抑制剂 | 第13页 |
| ·人工合成来源的弹性蛋白酶抑制剂 | 第13-14页 |
| ·植物来源的弹性蛋白酶抑制剂 | 第14-15页 |
| ·天然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的种类 | 第15-17页 |
| ·酚酸类 | 第15-16页 |
| ·黄酮类 | 第16页 |
| ·萜类 | 第16页 |
| ·苯乙醇苷类 | 第16页 |
| ·生物碱类 | 第16-17页 |
| ·立题依据 | 第17-19页 |
| ·中药虎杖简介 | 第17页 |
| ·虎杖的有效成分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虎杖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 第19-29页 |
| ·前言 | 第19页 |
|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9-20页 |
| ·虎杖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 第20页 |
| ·聚酰胺柱层析法分离虎杖提取物 | 第20-21页 |
| ·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鉴定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 ·虎杖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 第21页 |
| ·聚酰胺柱层析对虎杖粗提取物的分离 | 第21-22页 |
| ·虎杖提取物的UV 分析 | 第22-23页 |
| ·虎杖提取物HPLC 分析 | 第23-24页 |
| ·虎杖提取物的LC-MS 分析 | 第24-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虎杖提取物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29-35页 |
| ·前言 | 第2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9页 |
| ·试剂配制 | 第29-30页 |
| ·弹性蛋白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 ·CE1、CE2 及虎杖苷标准品对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页 |
| ·计算公式 | 第31页 |
| ·川芎嗪标准品对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 ·CE1、CE2、虎杖苷标准品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 第31-32页 |
| ·川芎嗪标准品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虎杖提取物对弹性蛋白酶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 | 第35-43页 |
| ·前言 | 第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页 |
| ·试剂配制 | 第35页 |
| ·虎杖提取物对弹性蛋白酶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 ·荧光光谱图分析 | 第36-38页 |
| ·荧光猝灭类型讨论 | 第38-40页 |
| ·猝灭过程中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的计算 | 第40-41页 |
| ·虎杖苷与弹性蛋白酶的结合模式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 附录 | 第53-57页 |
| 附录A:CE1 的LC-MS 图谱 | 第53-54页 |
| 附录B:CE2 的LC-MS 图谱 | 第54-55页 |
| 附录C:Tris-HCl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55-57页 |
| 作者硕士期间论文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