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声学论文

多功能试听室音质控制实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引言第10页
   ·客观声学参数的发展第10-12页
   ·可调混响技术第12-15页
   ·计算机声学仿真及可听化技术第15页
   ·本文研究课题的意义及内容安排第15-17页
2 主要客观评价参数——混响时间第17-28页
   ·混响时间的定义第17-18页
   ·最佳混响时间的确定第18-19页
   ·容积对混响时间的影响第19-22页
     ·大厅的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第20-21页
     ·模拟结果第21-22页
   ·可调吸声结构第22-25页
     ·本大厅采用的可调吸声结构第23-24页
     ·模拟结果第24-25页
   ·吸声井的设计第25-26页
   ·室内声场仿真软件ODEON第26-28页
3. 利用早期反射声、控制声场散射第28-38页
   ·充分利用直达声第28-30页
   ·早期反射声的控制第30-32页
     ·早期反射声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第30-31页
     ·大厅中的早期反射声第31-32页
   ·扩散反射第32-37页
     ·采用不同扩散体的厅内声场ODEON 模拟效果第34-37页
   ·总结第37-38页
4 现场测试实验第38-46页
   ·混响时间测量实验第38-44页
     ·测试设备第38-41页
     ·实验测试环境第41页
     ·测试内容第41-42页
     ·总体设置第42页
     ·实验数据第42-43页
     ·数据分析第43-44页
   ·声场不均匀度的测试第44-46页
     ·一般规定第45页
     ·测量数据第45-46页
5. 试听室音质语言清晰度评价第46-57页
   ·语言清晰度评价方法第46-49页
     ·评价语言清晰度的客观物理参数第46-48页
     ·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方法第48-49页
   ·多功能试听室语言清晰度的客观评价参数的模拟及测量第49-50页
   ·多功能试听室语言清晰度的主观评价测试第50-53页
     ·实验准备第50-52页
     ·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52-53页
   ·实验结果第53-57页
     ·本底噪声以及发音者声压级第53-54页
     ·语言清晰度的计算第54-5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个人简历第63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基坑工程开挖与支护的ANSYS有限元模拟
下一篇:降雨与人工开挖对青岛某边坡稳定性影响及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