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芒属能源植物繁殖技术的研究 | 第12-15页 |
·有性繁殖 | 第13页 |
·无性繁殖 | 第13-14页 |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 第14-15页 |
·芒属能源植物栽培技术研究 | 第15-18页 |
·种植方式及时间 | 第15页 |
·种植密度 | 第15-16页 |
·灌溉和施肥 | 第16-17页 |
·收获期 | 第17-18页 |
3 芒属能源植物产业化开发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8-19页 |
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5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芒属植物杂交种种子发芽条件研究 | 第21-2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发芽计数时间 | 第22页 |
·发芽处理 | 第22-23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温度对湘杂芒2号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24页 |
·发芽床对湘杂芒2号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4-25页 |
·光照条件对湘杂芒2号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5-26页 |
·带/去颖壳发芽对湘杂芒2号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页 |
·贮藏条件对湘杂芒2号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2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种植密度对芒属能源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9-5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29-30页 |
·试验设计 | 第30页 |
·种植与田间管理 | 第3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9页 |
·种植密度对茎蘖数的影响 | 第30-36页 |
·种植密度对株高的影响 | 第36-41页 |
·种植密度对花期的影响 | 第41-42页 |
·种植密度对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种植密度对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第43-4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9-52页 |
·种植密度对芒属能源植物分蘖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种植密度对芒属能源植物株高的影响 | 第50页 |
·种植密度对芒属能源植物生物质产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种植密度对芒属能源植物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收获期对芒属植物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 第52-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试验设计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2页 |
·收获期对芒属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52-56页 |
·收获期对芒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6-58页 |
·收获期对芒属能源植物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第58-6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2-65页 |
·收获期对芒属能源植物生物学特性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收获期对芒属能源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63-64页 |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催熟剂对芒属能源植物品质的影响 | 第65-74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试验材料 | 第65页 |
·试验方法 | 第65页 |
·测定项目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催熟剂对杂交种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66页 |
·催熟剂对五节芒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66-70页 |
·催熟剂对芒属植物含水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催熟剂处理对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第71-7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图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