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网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组织安排 | 第12-14页 |
2 GMPLS控制面体系结构 | 第14-30页 |
·光互连联网控制面技术基础 | 第14-15页 |
·控制平面的基本功能 | 第15-17页 |
·GMPLS体系结构及功能描述 | 第17-22页 |
·GMPLS产生的背景 | 第17-18页 |
·GMPLS的演进过程 | 第18-20页 |
·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 | 第20-22页 |
·GMPLS的关键技术 | 第22-29页 |
·GMPLS的节点结构 | 第22-24页 |
·GMPLS的标签 | 第24-26页 |
·信令协议 | 第26-27页 |
·路由协议 | 第27页 |
·链路管理协议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3 GMPLS-hased OBS网络体系结构 | 第30-50页 |
·OBS产生的背景 | 第30-32页 |
·OBS概述 | 第30页 |
·3种交换技术的比较 | 第30-32页 |
·OBS的基本原理 | 第32-42页 |
·OBS的网络结构 | 第33-34页 |
·核心路由器 | 第34-35页 |
·边缘路由器 | 第35-38页 |
·突发分组和控制分组 | 第38-40页 |
·JET协议 | 第40-42页 |
·OBS的技术特点 | 第42页 |
·GMPLS based OBS光网络体系结构 | 第42-49页 |
·GMPLS based OBS网络结构 | 第43-46页 |
·GMPLS-based OBS节点结构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4 GMPLS-based OBS的仿真及分析 | 第50-60页 |
·网络仿真工具 | 第50-52页 |
·仿真模块功能 | 第52-54页 |
·GMPLS-based OBS仿真环境 | 第54-59页 |
·仿真结果 | 第59-60页 |
5 结论及未来的工作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0页 |
·未来工作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