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 第22-30页 |
| ·地理位置及修建意义 | 第22-23页 |
| ·工程技术标准 | 第23页 |
| ·主要工程概况 | 第23-30页 |
| 第三章 青藏铁路格唐段沿线环境概况及特点 | 第30-35页 |
| ·铁路沿线环境概况 | 第30-33页 |
| ·地形地貌 | 第30页 |
| ·气象特征 | 第30页 |
| ·河流 | 第30-31页 |
| ·植被 | 第31页 |
| ·土壤 | 第31页 |
| ·水土流失现状 | 第31页 |
| ·冻土环境 | 第31-32页 |
| ·自然保护区及生态功能区 | 第32-33页 |
| ·沿线生态环境特点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铁路施工的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及生态保护要求 | 第35-43页 |
| ·铁路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 第35-36页 |
| ·自然保护区保护问题 | 第35页 |
| ·野生动物保护问题 | 第35页 |
| ·植被和自然景观保护问题 | 第35-36页 |
| ·江河水源保护问题 | 第36页 |
| ·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 第36页 |
| ·水土保持问题 | 第36页 |
| ·铁路施工的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 第36-41页 |
| ·铁路施工的生态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 第36-37页 |
| ·铁路施工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第37-41页 |
| ·铁路施工的生态保护要求 | 第41-43页 |
| ·对路基工程的环保要求 | 第41页 |
| ·对桥涵工程的环保要求 | 第41页 |
| ·对隧道工程的环保要求 | 第41-42页 |
| ·对临时工程的环保要求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铁路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技术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 第43-66页 |
| ·铁路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技术研究 | 第43-61页 |
| ·技术管理措施 | 第43-44页 |
| ·植被保护技术措施 | 第44-46页 |
|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 第46-47页 |
| ·冻土环境保护措施 | 第47-53页 |
| ·沿线景观保护措施 | 第53-55页 |
| ·沿线地表水体及湿地保护措施 | 第55-56页 |
| ·水土保持措施 | 第56-59页 |
| ·污染防治措施 | 第59-61页 |
| ·铁路施工中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 第61-66页 |
| ·研究路线与方法 | 第61-64页 |
| ·植被恢复研究结论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铁路施工中的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效果评估 | 第66-98页 |
| ·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评价 | 第66页 |
| ·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 第66-72页 |
| ·评价样地选取原则 | 第66-67页 |
| ·植被影响调查 | 第67-71页 |
| ·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 第71-72页 |
| ·野生动物保护效果评价 | 第72-75页 |
| ·野生动物通道监测分析 | 第72-74页 |
| ·影响评价 | 第74-75页 |
| ·冻土保护效果评价 | 第75-90页 |
| ·片石气冷路堤冻土保护措施评价 | 第75-77页 |
| ·热棒路基冻土保护措施评价 | 第77-80页 |
| ·片石保温护坡路堤冻土保护措施评价 | 第80-87页 |
| ·通风管路基冻土保护措施评价 | 第87-90页 |
|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价 | 第90-91页 |
| ·土壤保护效果评价 | 第91-93页 |
| ·影响分析 | 第91-93页 |
| ·综合评价 | 第93页 |
| ·景观恢复效果评价 | 第93-97页 |
| ·工程措施景观保护效果-以措那湖景观保护为例 | 第93-94页 |
| ·植被恢复措施景观效果 | 第94-95页 |
| ·临时用地景观恢复效果 | 第95-97页 |
| ·地表水体及湿地的保护效果 | 第97-9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 ·结论 | 第98-99页 |
| ·展望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业绩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