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论文

论服务型政府的建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S第6-13页
导论第13-21页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第15-21页
第一章 服务型政府概述第21-34页
 第一节 政府的起源第21-22页
 第二节 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第22-25页
  一、统治型治理模式第22-23页
  二、管理型治理模式第23-24页
  三、服务型政府兴起第24-25页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第25-34页
  一、行政理念:“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第25-26页
  二、角色定位:“服务者”第26-27页
  三、职能转换:有限政府第27-28页
  四、制度安排:民主政府第28-29页
  五、制约机制:责任政府第29-30页
  六、服务程序:透明政府第30-31页
  七、行为准则:法治政府第31-32页
  八、结果取向:高效政府第32-34页
第二章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第34-55页
 第一节 基本理念:政府公共性理念第34-38页
  一、公共性问题的产生第34-35页
  二、公共行政的历史沿革第35-36页
  三、公共精神的当代解读第36-38页
 第二节 核心思想:民主理论第38-41页
  一、民主理论的发展第38-40页
  二、民主理论的当代解读第40-41页
 第三节 直接思想动力: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第41-46页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第41-44页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第44-46页
 第四节 制度建设依据:法治理论第46-50页
  一、法治的思想渊源第46-47页
  二、法治的基本内涵第47-48页
  三、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功能第48-50页
 第五节 根本落脚点:为人民服务思想第50-55页
  一、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第50-51页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发展进程第51-55页
第三章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现实依据第55-67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55-57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模式第55-56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定位第56-57页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转型带来的现实需求第57-62页
  一、利益分化与社会失衡第58-59页
  二、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成熟第59-61页
  三、适应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第61-62页
 第三节 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力的外部拉力第62-67页
  一、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第62-63页
  二、国外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第63-64页
  三、WTO 规则的挑战第64-67页
第四章 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述评第67-88页
 第一节 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成绩第67-73页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出第67-69页
  二、各地方政府的主要举措第69-73页
 第二节 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第73-79页
  一、理论准备不足,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划第73-75页
  二、重视具体操作,缺乏体制、制度创新第75-76页
  三、民众参与不够,政府热、公民冷第76-77页
  四、缺乏一支精干、高效的服务型干部队伍第77-79页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79-88页
  一、传统行政文化的不良影响第79-82页
  二、机制、制度建设的匮乏第82-84页
  三、政府自利性的负面影响第84-86页
  四、民间社会组织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第86-88页
第五章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对策第88-112页
 第一节 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高效政府”第88-91页
  一、全能政府第88-89页
  二、有限政府第89-90页
  三、高效政府第90-91页
 第二节 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治理模式第91-99页
  一、政府与市场第92-95页
  二、政府与社会第95-97页
  三、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第97-99页
 第三节 科学定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第99-103页
  一、政府职能第99页
  二、政府职能的定位与优化第99-103页
 第四节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与运作方式第103-112页
  一、法治行政第103-105页
  二、民主行政第105-107页
  三、责任行政第107-109页
  四、阳光行政第109-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5页
后记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权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下一篇:关于当代中国海权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