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11页 |
| ·无网格法 | 第11-12页 |
|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 | 第12-14页 |
| ·动边界问题的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 第2章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 | 第19-34页 |
| ·SPH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19-20页 |
| ·SPH方法的求解策略 | 第20-22页 |
| ·SPH方法的粒子描述 | 第20-22页 |
| ·SPH方法的数值离散 | 第22页 |
| ·SPH方法的基本方程 | 第22-26页 |
| ·函数的积分表示法 | 第23-24页 |
| ·函数的导数积分表示法 | 第24-25页 |
| ·粒子近似法 | 第25-26页 |
| ·核函数 | 第26-28页 |
| ·粒子的相互作用 | 第28-30页 |
| ·支持域和影响域 | 第28-29页 |
| ·相邻粒子搜索 | 第29页 |
| ·粒子对的相互作用 | 第29-30页 |
| ·边界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 ·边界力法 | 第30-31页 |
| ·耦合边界法 | 第31页 |
| ·镜像法 | 第31页 |
| ·虚拟粒子法 | 第31页 |
| ·SPH方法的精度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强制动边界流动问题的SPH方法 | 第34-48页 |
| ·拉格朗日形式的Navier-Stokes方程组 | 第34-35页 |
| ·SPH离散形式的Navier-Stokes方程组 | 第35-36页 |
| ·强制动边界流动问题的SPH实施方法 | 第36-42页 |
| ·密度近似方法 | 第36-37页 |
| ·状态方程 | 第37-38页 |
| ·速度修正 | 第38页 |
| ·光滑长度的修正 | 第38-40页 |
| ·成对相互作用法 | 第40-41页 |
| ·时间积分 | 第41-42页 |
| ·强制动边界问题的SPH初始粒子分布 | 第42-43页 |
| ·强制动边界问题的SPH边界处理 | 第43-47页 |
| ·动边界运动规律预定义 | 第43-44页 |
| ·弹簧阻尼边界力模型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动边界问题SPH方法的程序设计 | 第48-57页 |
| ·SPH程序基本结构 | 第48-51页 |
| ·本文程序中的源文件及功能描述 | 第51-52页 |
| ·程序中的关键变量 | 第52-53页 |
| ·SPH方法的实施 | 第53-55页 |
| ·相关参数的选取 | 第55-56页 |
| ·截止半径的选取 | 第55页 |
| ·弹簧系数和阻尼系数的选取 | 第55-56页 |
| ·光滑长度的选取 | 第56页 |
| ·时间步长的选取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算例分析与比较 | 第57-81页 |
| ·二维方腔剪切传动算例 | 第58-64页 |
| ·问题描述 | 第58-59页 |
| ·两种边界力模型的SPH方法的结果比较及分析 | 第59-62页 |
| ·SPH方法与Fluent的结果比较及分析 | 第62-64页 |
| ·螺槽驱动(机筒旋转)模型 | 第64-72页 |
| ·问题描述 | 第64-65页 |
| ·两种边界力模型的SPH方法结果的对比及分析 | 第65-69页 |
| ·SPH方法(不变光滑长度)与FLUENT的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69-71页 |
| ·可变光滑长度的SPH方法的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 ·螺槽驱动(螺槽旋转)模型 | 第72-80页 |
| ·问题描述 | 第72-74页 |
| ·两种边界力模型的SPH方法结果的对比及分析 | 第74-77页 |
| ·SPH方法与FLUENT的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77-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81-83页 |
| ·研究成果及总结 | 第81-82页 |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