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 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 第8-9页 |
二 明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第一章 明代回族学者在中外交通史方面的成就 | 第12-25页 |
第一节 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回族学者及其著作 | 第12-17页 |
一、马欢和《瀛涯胜览》 | 第13-15页 |
二、费信和《星槎胜览》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瀛涯胜览》、《星槎胜览》的史学价值 | 第17-25页 |
一、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中外交通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第17-23页 |
二、《瀛涯胜览》、《星槎胜览》所体现的历史思想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回族学者在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 | 第25-37页 |
第一节 李贽的史学成就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李贽的历史观 | 第27-29页 |
一、历史进化的观点 | 第27-29页 |
二、重视物质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第29页 |
第三节 史学思想 | 第29-35页 |
一、"六经皆史"说 | 第30-31页 |
二、重新评价历史人物 | 第31-32页 |
三、在史书体例上的创新 | 第32-33页 |
四、重视"直笔论" | 第33-35页 |
第四节 李贽史学成就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一、国内影响 | 第35-36页 |
二、国际影响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回族学者在当代史、宗教史和地方史方面的成就 | 第37-48页 |
第一节 马文升的当代史著述 | 第37-43页 |
一、《马端肃公三记》 | 第37-42页 |
二、马文升所写著作的史学价值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张忻和詹应鹏宗教史研究 | 第43-46页 |
第三节 杨应奎的地方史撰述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明代回族学者在谱牒学方面的成就 | 第48-56页 |
第一节 明代回族学者编修谱牒概况 | 第48-52页 |
第二节 明代回族家谱的史学价值 | 第52-56页 |
一、回族族源研究的重要史料 | 第52-53页 |
二、对于研究回族宗法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 第53页 |
三、对于研究回族族群的分布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 第53-54页 |
四、明代回族家谱对于研究回族历史人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第54页 |
五、明代回族家谱对于研究回族婚姻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资料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