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Summary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17页 |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样地设置 | 第17-18页 |
·样地调查 | 第18页 |
·地上生物量的测定 | 第18页 |
·地上生物量月动态变化 | 第18页 |
·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18-19页 |
·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19页 |
·地下生物量的测定 | 第19页 |
·气象数据及土壤水分、温度、容重的获得 | 第19-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56页 |
·试验区气象因子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研究 | 第21-30页 |
·气象因子的月变化 | 第21-22页 |
·土壤水分的变化 | 第22-25页 |
·土壤温度的变化 | 第25-28页 |
·土壤容重的变化 | 第28-30页 |
·种丰富度变化 | 第30-34页 |
·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34-38页 |
·天然草本群落Ⅰ、Ⅱ与人工补播草本群落Ⅴ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 第34-36页 |
·天然灌木群落Ⅲ与人工补播灌木群落Ⅳ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 第36-38页 |
·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 第38-41页 |
·不同沙地类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研究 | 第38-40页 |
·地上生物量与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41-46页 |
·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 第42-44页 |
·3 种植物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42页 |
·3 种植物蒸腾速率日变化 | 第42-43页 |
·3 种植物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 | 第43-44页 |
·3 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 | 第44-45页 |
·3 种植物光合、蒸腾性能与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地下生物量的研究 | 第46-56页 |
·不同类型沙地的植物群落根长、根质量的垂直分布 | 第46-48页 |
·不同类型沙地的植物群落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比根长和根体积比的垂直分布 | 第48-50页 |
·不同直径根系根长密度的垂直分布 | 第50-52页 |
·不同类型沙地的植物群落根系参数和土壤特性差异分析 | 第52-53页 |
·根系垂直分布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 第53-54页 |
·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关系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62页 |
·不同类型沙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 | 第56-57页 |
·沙地植被光合特性 | 第57-59页 |
·不同类型沙地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 | 第59-60页 |
·对该地区沙地生态恢复的建议 | 第60-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73页 |
导师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