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聚苯胺/Pd(Ⅱ)催化CO与苯乙烯聚合反应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聚苯胺的发展第10页
   ·聚苯胺的结构及合成方法第10-11页
     ·聚苯胺的结构第10-11页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第11页
   ·聚苯胺的主要用途第11-14页
     ·二次电池第11-12页
     ·气体分离膜第12页
     ·防腐材料第12页
     ·电致变色原件第12-13页
     ·催化剂第13-14页
   ·CO与烯烃共聚的催化体系第14-20页
     ·催化体系的发展历程第14-15页
     ·钯系催化剂的组成第15-16页
     ·钯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催化机理第19-20页
   ·聚酮的结构、性能及用途第20-21页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设备第23-29页
   ·制备催化剂的试剂、设备及方法第23-26页
     ·主要实验试剂第23-24页
     ·主要实验设备第24页
     ·催化剂制备方法第24-26页
   ·CO与烯烃共聚实验第26-29页
     ·主要实验试剂第26-27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7页
     ·PANI/Pd(Ⅱ)盐催化剂活性测试实验第27-29页
第三章 催化剂的改性及性能考察第29-37页
   ·催化剂的改性实验第29-30页
     ·反应介质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29-30页
     ·不同pH值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0页
   ·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0-36页
     ·反应压力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0-31页
     ·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反应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催化剂的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正交实验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催化剂的物性考察及聚酮的合成动力学第37-51页
   ·主要分析设备第37页
   ·催化剂微观形貌测试(SEM/TEM)第37-41页
     ·SEM测试第37-40页
     ·TEM测试第40-41页
   ·热重分析(TGA)第41-43页
   ·XRD分析第43-45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V-vis)第45-47页
   ·CO与苯乙烯共聚反应动力学与机理第47-50页
     ·CO与苯乙烯共聚反应动力学第47-49页
     ·CO与苯乙烯共聚反应机理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共聚产物的确定及热性能分析第51-64页
   ·共聚产物的确定第51-55页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第51-52页
     ·核磁共振(NMR)第52-55页
   ·聚酮的热稳定性测定第55-58页
   ·聚合物分解活化能的求取第58-59页
     ·Flymm-Wall-Ozawa法第58-59页
     ·Kissinger法第59页
   ·Flymm-Wall-Ozawa法的分解活化能研究第59-61页
     ·PANI/PdCl_2制备的聚酮的Ek值第59-60页
     ·纯PdCl_2制备的聚酮的Ek值第60-61页
   ·Kissinger法的分解活化能研究第61-62页
     ·PANI/PdCl_2制备的聚酮的E_k值第61页
     ·纯PdCl_2制备的聚酮的E_k值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含水条件下白云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直接接触式换热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