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2页 |
1 隐性乳腺炎的病因 | 第12-13页 |
·微生物因素 | 第12页 |
·物理因素 | 第12页 |
·化学因素 | 第12-13页 |
·乳房形状的影响因素 | 第13页 |
·其他因素 | 第13页 |
2 隐性乳腺炎诊断常规方法与指标 | 第13-15页 |
·乳汁体细胞计数 | 第13-14页 |
·CMT试验 | 第14-15页 |
·乳汁微生物培养鉴定 | 第15页 |
3 酶学检测法指标 | 第15-17页 |
·乳酸脱氢酶(LDH) | 第15-16页 |
·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 | 第16页 |
·乳过氧化物酶(LP) | 第16页 |
·碱性磷酸酶(ALP) | 第16-17页 |
4 乳的物理指标检测法 | 第17页 |
·乳的电导率检测法 | 第17页 |
·乳的PH值检测法 | 第17页 |
·试纸法 | 第17页 |
·麝香草酚兰检验法 | 第17页 |
·酸度计检验法 | 第17页 |
5 蛋白检测法指标 | 第17-18页 |
6 隐性乳腺炎的发病情况 | 第18页 |
7 本课题探索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2-44页 |
实验一 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乳成分变化规律的分析 | 第22-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数据 | 第22页 |
·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 第23-25页 |
·不同牛场对SCC的影响 | 第23页 |
·不同月份SCC的变化 | 第23-24页 |
·不同产犊季节对SCC的影响 | 第24页 |
·不同胎次对SCC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泌乳月对SCC的影响 | 第25页 |
·乳中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SCC与乳成分变化统计关系 | 第26-27页 |
·SCC对干物质的影响 | 第26页 |
·SCC对乳糖的影响 | 第26页 |
·SCC对脂肪的影响 | 第26页 |
·SCC对蛋白质的影响 | 第26-27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实验二 福建某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的调查与分析 | 第29-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调查地点 | 第29页 |
·供试牛 | 第29页 |
·检测方法 | 第29页 |
·统计方法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情况 | 第30页 |
·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与不同乳区间的关系 | 第30页 |
·不同年龄奶牛隐性乳腺炎的感染率 | 第30-31页 |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不同胎次的关系 | 第31页 |
·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与泌乳月的关系 | 第31-32页 |
·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与不同泌乳阶段的关系 | 第32-33页 |
·泌乳阶段划分 | 第32页 |
·检测结果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4页 |
·隐性乳腺炎发病率在不同乳区间的分布 | 第33页 |
·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与胎次的关系 | 第33页 |
·隐性乳腺炎与不同泌乳月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页 |
实验三 隐性乳腺炎对血液及牛乳中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34-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试剂 | 第36页 |
·仪器 | 第36页 |
·血液及牛奶中氯离子浓度检测原理及操作 | 第36页 |
·汞量法原理及操作(血液中氯离子浓度检测) | 第36页 |
·银量法原理及操作(牛奶中氯离子浓度检测) | 第36页 |
·血液及牛奶PH值检测操作 | 第36页 |
·NAGASE酶活性测定 | 第36-37页 |
·奶样的来源及采集方法 | 第37页 |
·供试奶牛 | 第37页 |
·奶样采集方法 | 第37页 |
·CMT检测方法和SCC检测方法 | 第37页 |
·加洲乳腺炎检测法(CMT检测方法) | 第37页 |
·体细胞计数法(SCC检测方法) | 第37页 |
2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牛血液及牛奶中氯离子浓度分析 | 第37-38页 |
·牛奶中氯离子浓度及PH值分析 | 第38页 |
3 结果及分析 | 第38-41页 |
·氯离子浓度检测结果 | 第38-39页 |
·PH值检测结果 | 第39-41页 |
·NAGASE酶活性变化 | 第41页 |
4 讨论 | 第41-43页 |
·健康牛、隐性乳腺炎牛血液与牛奶中氯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 第42页 |
·健康牛、隐性乳腺炎牛血液与牛奶PH值之间的关系 | 第42页 |
·NAGASE在乳腺炎检测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全文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