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化学修饰电极的类型与特性 | 第10-14页 |
·高分子聚合物膜修饰电极 | 第11-12页 |
·金属配合物膜修饰电极 | 第12-13页 |
·分子筛及黏土修饰电极 | 第13页 |
·自组装薄膜修饰电极 | 第13-14页 |
·有机硼酸结合糖的研究 | 第14-17页 |
·有机硼酸与糖的结合原理 | 第14-15页 |
·有机硼酸识别糖分子的方法 | 第15-17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本设计实验主要的研究物质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过氧化氢在纳米普鲁士蓝/聚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20-28页 |
·前言 | 第20页 |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0页 |
·纳米普鲁士蓝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0-21页 |
·Nano-PB/L-Cys/Pt电极的制备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6页 |
·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22页 |
·修饰电极在不同扫速下循环伏安响应 | 第22-23页 |
·过氧化氢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23-24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4-25页 |
·传感器对H_2O_2的响应线性范围、检测限 | 第25页 |
·干扰物质的影响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过氧化氢在纳米普鲁士蓝修饰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28-36页 |
·前言 | 第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纳米普鲁士蓝的合成 | 第28-29页 |
·电极的处理及制作 | 第2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9-34页 |
·电极制备过程的循环伏安(CV)表征 | 第29页 |
·纳米普鲁士蓝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29-31页 |
·修饰电极在不同扫速下循环伏安情况 | 第31页 |
·自组装纳米普鲁士蓝Pt电极对H_2O_2的安培响应 | 第31-32页 |
·实验参数优化 | 第32-33页 |
·计时安培响应和标准曲线 | 第33页 |
·干扰物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对巯基苯硼酸/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用于葡萄糖的识别 | 第36-46页 |
·前言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MPBA/NG/GCE电极的制备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7-44页 |
·修饰电极上纳米金的表面形貌 | 第37-38页 |
·MPBA/NG/GCE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38-40页 |
·GCE,NG/GCE和MPBA/NG/GCE对葡萄糖的识别 | 第40页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40-42页 |
·MPBA/NG/GCE修饰电极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重现性 | 第42-43页 |
·MPBA/NG/GCE修饰电极对糖的识别机理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4-甲酰基苯硼酸/对氨基苯硫酚自组装膜电极对单糖的电化学识别研究 | 第46-54页 |
·前言 | 第46页 |
·实验 | 第46-47页 |
·试剂 | 第46-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BA/ATP/Au修饰电极在Fe(CN)_6~(3-)/Fe(CN)_6~(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 第47-51页 |
·糖的识别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