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概述清朝讼师的产生、来源、生存状态及其职业特点 | 第12-16页 |
(一) 清朝讼师的历史源流及生存状态 | 第12-15页 |
(二) 清朝讼师的职业特点 | 第15-16页 |
二、清朝讼师在清代历史中扮演的角色 | 第16-25页 |
(一) “讼师”与“讼棍”的区别 | 第16-19页 |
(二) 官方眼中的讼师形象 | 第19-21页 |
(三) 民间反映出的讼师形象 | 第21-25页 |
(四) 讼师的自我评价 | 第25页 |
三、清朝讼师与司法环境的互动关系 | 第25-35页 |
(一) 清代司法环境造就讼师的产生 | 第26-30页 |
(二) 讼师在清代司法环境里存在的必要性 | 第30-35页 |
四、清朝讼师与主流文化的自然融合 | 第35-42页 |
(一) 礼治主义,德礼为主、法刑相辅 | 第36页 |
(二) 天理、国法、人情—儒家伦理法的内在精神 | 第36-40页 |
(三) “和”(中庸之道)—儒家伦理法的基本精神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