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聚众犯罪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聚众犯罪概说 | 第12-22页 |
一、中外聚众犯罪的立法概览 | 第12-14页 |
(一) 我国聚众犯罪之立法沿革 | 第12-13页 |
(二) 外国聚众犯罪之立法现状 | 第13-14页 |
二、聚众犯罪概念之界定 | 第14-15页 |
三、聚众犯罪与相关范畴之辨析 | 第15-22页 |
(一) 聚众犯罪与共同犯罪 | 第15-19页 |
(二) 聚众犯罪与集团犯罪 | 第19页 |
(三) 聚众犯罪与复合行为犯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聚众犯罪本体论 | 第22-36页 |
一、聚众犯罪的特征 | 第22-23页 |
(一) 聚众犯罪的法定性 | 第22页 |
(二) 行为主体的规模性、复杂性 | 第22页 |
(三) 行为的公然性、骚乱性 | 第22-23页 |
二、聚众犯罪的分类 | 第23-26页 |
三、聚众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26-36页 |
(一) 聚众犯罪的主体 | 第26-31页 |
(二) 聚众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31-32页 |
(三) 聚众犯罪的客观方面 | 第32-36页 |
(四) 聚众犯罪的客体 | 第36页 |
第三部分 聚众犯罪形态论 | 第36-48页 |
一、聚众犯罪的停止形态 | 第36-38页 |
(一) 聚众犯罪的完成形态 | 第36-37页 |
(二) 聚众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 第37-38页 |
二、罪数形态:聚众犯罪的转化犯之探讨 | 第38-48页 |
(一) 转化犯的定义纷争 | 第39-41页 |
(二) 聚众犯罪的转化条件 | 第41-42页 |
(三) 聚众斗殴罪的转化 | 第42-46页 |
(四) 聚众“打砸抢”的转化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