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心系病证论文--失眠、健忘论文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疏肝安神方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写索引第10-11页
引言第11-13页
1 研究资料和方法第13-19页
    1.1 研究对象来源第13页
    1.2 研究对象分组第13页
    1.3 盲法的实施第13页
    1.4 疗效评价指标第13页
    1.5 样本量估算第13-14页
    1.6 诊断标准第14页
        1.6.1 西医诊断标准第14页
        1.6.2 中医辨证标准第14页
    1.7 纳入标准第14-15页
    1.8 排除标准第15页
    1.9 中止试验标准第15页
    1.10 治疗与疗程第15-17页
        1.10.1 研究组第15-17页
        1.10.2 对照组A第17页
        1.10.3 对照组B第17页
    1.11 操作流程第17-18页
    1.12 疗效判断标准第18页
        1.12.1 睡眠情况疗效指标第18页
        1.12.2 疗效评价第18页
        1.12.3 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第18页
        1.12.4 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变化情况第18页
    1.13 安全性观察指标第18页
    1.14 统计分析第18-19页
    1.15 技术路线图第19页
2 结果第19-26页
    2.1 基线比较第19-20页
    2.2 睡眠情况疗效指标第20-23页
        2.2.1 PSQI量表评分第20-21页
        2.2.2 改进型SPIEGEL量表评分第21-23页
    2.3 疗效评价第23页
    2.4 不寐病肝郁化火型症状评分量表结果比较第23-25页
    2.5 DBAS-16量表评分结果比较第25-26页
    2.6 不良事件记录第26页
3 分析与讨论第26-43页
    3.1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第26-33页
        3.1.1 失眠症的病因第26页
        3.1.2 失眠症的机制第26-29页
        3.1.3 失眠症的临床表现第29页
        3.1.4 失眠症的相关辅助检查第29-30页
        3.1.5 失眠症的治疗第30-33页
    3.2 中医对于不寐的认识第33-39页
        3.2.1 关于不寐的学说第33-34页
        3.2.2 不寐的病位第34-35页
        3.2.3 不寐的病因病机第35-36页
        3.2.4 不寐的辨证论治第36-38页
        3.2.5 王翘楚教授对不寐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第38-39页
    3.3 疏肝安神方的认识第39-41页
        3.3.1 方药组成第39-40页
        3.3.2 现代药理研究第40-41页
    3.4 结果分析第41-43页
        3.4.1 睡眠情况第41页
        3.4.2 疗效评价第41-42页
        3.4.3 中医证候第42页
        3.4.4 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第42-43页
        3.4.5 依从性分析第43页
        3.4.6 不良事件第43页
4 评价与展望第43-44页
    4.1 评价与不足第43-44页
    4.2 展望第44页
5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5页
附录第55-67页
    附录1 文献综述 从肝论治失眠症的研究进展第55-62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第62-63页
    附录3 改进型SPIEGEL量表第63页
    附录4 不寐病肝郁化火型症状评分量表第63-64页
    附录5 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16)第64-65页
    附录6 睡眠日志第65-66页
    附录7 随访流程图第66-67页
    附录8 伦理审查批件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碳经济环境下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模式研究
下一篇:轻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及其中医证候与MMSE量表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