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立法的反思与完善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引言 | 第8页 |
| ·国内外环境立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1页 |
| ·国内环境立法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 ·国外环境立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和写作路线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写作路线 | 第12-13页 |
| 2 我国环境立法的整体回顾 | 第13-22页 |
| ·我国环境立法历史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准 | 第13-16页 |
| ·划分我国环境立法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观点 | 第13-15页 |
| ·划分我国环境立法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准则 | 第15-16页 |
| ·建国后我国环境立法的历史演进及其主要成就 | 第16-21页 |
| ·孕育阶段 | 第16-17页 |
| ·起步和摸索阶段 | 第17页 |
| ·初步发展阶段 | 第17-18页 |
| ·蓬勃发展阶段 | 第18-20页 |
| ·飞越和完善阶段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我国现行环境立法面临的问题 | 第22-39页 |
| ·环境立法指导思想的落后 | 第22-25页 |
| ·环境立法体系的不足 | 第25-30页 |
|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功能缺位 | 第26-27页 |
| ·立法体系的结构残缺 | 第27-29页 |
| ·法律文件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 第29-30页 |
| ·环境法律制度的陋弊 | 第30-33页 |
| ·制度体系构成的缺失和失衡 | 第30-32页 |
| ·制度之间的衔接不畅 | 第32-33页 |
| ·立法技术滞后 | 第33-35页 |
| ·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 | 第33-34页 |
| ·公平原则未能有效贯彻 | 第34页 |
| ·存有立法漏洞 | 第34页 |
| ·可操作性不强 | 第34-35页 |
| ·我国环境立法不足的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 ·知识储备不够理论供给不足 | 第35页 |
| ·立法体制设置不当 | 第35-37页 |
| ·立法程序设计不科学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4 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思考 | 第39-55页 |
| ·树立正确的立法理念 | 第39-42页 |
| ·协调持续 | 第39页 |
| ·科学民主 | 第39-40页 |
| ·权利本位 | 第40-41页 |
| ·公平正义 | 第41-42页 |
| ·务实高效 | 第42页 |
| ·健全我国的环境立法体系 | 第42-44页 |
| ·修改《环境保护法》为环境保护基本法 | 第42-43页 |
| ·制定有关新法填补立法空白 | 第43-44页 |
| ·修改和完善各单行环境立法 | 第44页 |
| ·注重传统部门法的绿化 | 第44页 |
| ·完善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体系 | 第44-51页 |
| ·健全环境法的制度体系 | 第44-48页 |
| ·完善现有的各项基本制度 | 第48-51页 |
| ·注重制度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 第51页 |
| ·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其他措施 | 第51-53页 |
| ·优化环境立法的体制与程序 | 第51页 |
| ·构建环境立法的后评估机制 | 第51-52页 |
| ·改进立法技术提高立法质量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