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制备载药多孔聚合物块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载药多孔聚合物材料及应用背景 | 第12-19页 |
| ·药物缓释体系的应用背景 | 第12-13页 |
| ·药物控释载体类型 | 第13页 |
| ·聚合物材料 | 第13-19页 |
| ·载药多孔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9-26页 |
| ·传统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载药多孔聚合物材料 | 第20-24页 |
|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致孔机理及优点 | 第24-26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 2 实验技术及实验装置 | 第28-35页 |
| ·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 ·实验步骤 | 第29-32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 ·铸块 | 第29-30页 |
| ·压力及温度控制 | 第30页 |
| ·提携剂的添加 | 第30-31页 |
| ·实验过程 | 第31-32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 | 第32-34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 第32-33页 |
| ·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3页 |
| ·聚合物块中药物含量的确定 | 第33页 |
| ·红外光谱法 | 第33-34页 |
|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 3 醋酸纤维素块 | 第35-53页 |
| ·醋酸纤维素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 第35-36页 |
| ·醋酸纤维素块的制备 | 第36-37页 |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实验结果表征 | 第37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7-52页 |
| ·醋酸纤维素块 | 第37-50页 |
| ·载药醋酸纤维素块 | 第50-52页 |
|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 4 聚己内酯块 | 第53-70页 |
| ·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 第53-55页 |
| ·聚己内酯 | 第53-54页 |
| ·氟尿嘧啶 | 第54页 |
| ·左炔诺孕酮 | 第54-55页 |
| ·聚己内酯块的制备 | 第55-56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55页 |
|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装置 | 第55页 |
| ·溶液的配置 | 第55-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 ·实验结果表征 | 第56页 |
| ·聚合物块的质量损失率 | 第56页 |
| ·SEM | 第56页 |
| ·红外光谱 | 第56页 |
| ·药物释放性能测试 | 第56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6-68页 |
| ·未载药聚合物块 | 第56-61页 |
| ·载药(阿莫西林)聚合物块 | 第61-65页 |
| ·载药(5-氟尿嘧啶)聚合物块 | 第65-66页 |
| ·载药(左炔诺孕酮)聚合物块 | 第66-68页 |
|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 5 聚乳酸块 | 第70-85页 |
| ·材料特性及应用 | 第70-71页 |
| ·聚乳酸块的制备 | 第71-72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71页 |
|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71页 |
| ·实验装置 | 第71-72页 |
| ·溶液的配置 | 第72页 |
| ·实验方法 | 第72页 |
| ·实验结果表征 | 第72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2-84页 |
| ·未载药PLA块 | 第72-76页 |
| ·载药(阿莫西林)聚合物块 | 第76-82页 |
| ·载药(左炔诺孕酮)聚合物块 | 第82-84页 |
| ·本章小节 | 第84-85页 |
| 结论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