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山黧豆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山黧豆中毒机理及预防研究 | 第14-15页 |
·发育过程中山黧豆毒素积累研究 | 第15-16页 |
·外界因素对山黧豆毒素的影响 | 第16-18页 |
·山黧豆毒素积累的可能生理环境 | 第18-19页 |
·对山黧豆及其毒素的新认识 | 第19-20页 |
·植物半胱氨酸合成及山黧豆半胱氨酸合成酶研究 | 第20-23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切入点 | 第24页 |
·研究β-ODAP随发育和环境而变的细胞生理机制 | 第24页 |
·研究β-ODAP积累与半胱氨酸合成酶之间的关系 | 第24页 |
·本研究的预期目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山黧豆毒素积累与活性氧之间的关系 | 第25-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试剂 | 第26页 |
·实验材料培养、处理和取样 | 第26-27页 |
·β-ODAP含量HPLC分析 | 第27页 |
·O_2~(·-)和H_2O_2的组织化学染色 | 第27页 |
·O_2~(·-)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H_2O_2含量测定 | 第28页 |
·数据统计 | 第28页 |
·结果 | 第28-34页 |
·不同种山黧豆叶片β-ODAP、O_2~(·-)和H_2O_2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28-30页 |
·同种山黧豆叶片β-ODAP、O_2~(·-)和H_2O_2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ABA处理叶片β-ODAP、O_2~(·-)和H_2O_2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离体叶片处理时β-ODAP、O_2~(·-)和H_2O_2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接种根瘤后苗中β-ODAP、O_2~(·-)和H_2O_2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山黧豆组织中ROS可能抑制β-ODAP的积累 | 第34-35页 |
·山黧豆中β-ODAP与ROS的关系可能与BIA有关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山黧豆毒素合成与半胱氨酸合成酶之间的关系 | 第39-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试剂 | 第40页 |
·BIA的分离纯化和异噁唑-5-酮的合成 | 第40-41页 |
·异噁唑-5-酮的合成 | 第41-42页 |
·山黧豆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山黧豆半胱氨酸合成酶电泳图谱分析 | 第43页 |
·山黧豆萌发时期BIA及谷胱甘肽测定 | 第43-44页 |
·不同底物对合成BIA的影响分析 | 第44页 |
·结果 | 第44-54页 |
·BIA的分离纯化 | 第44-45页 |
·异噁唑啉-5-酮的化学合成 | 第45-47页 |
·山黧豆CSase同工酶电泳及酶带显色 | 第47-50页 |
·山黧豆组织CSase同工酶活性分布规律 | 第50-51页 |
·山黧豆中BIA合成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51-52页 |
·山黧豆不同组织中BIA、及谷胱甘肽的含量变化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59页 |
·BIA的分离纯化与异噁唑-5-酮化学合成 | 第54页 |
·山黧豆半胱氨酸合成酶家族成员 | 第54-55页 |
·山黧豆BIA合成酶性质分析 | 第55-57页 |
·山黧豆中合成BIA的酶是CASase的初步证据 | 第57-58页 |
·山黧豆组织BIA和GSH的含量呈负相关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6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山黧豆β-ODAP合成积累需要细胞有低水平的ROS环境 | 第60页 |
·山黧豆组织通过CASase酶合成β-ODAP的前体BIA | 第60-61页 |
·内外因素造成特定细胞环境,促进β-ODAP积累 | 第61-62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6页 |
·山黧豆半胱氨酸合成酶家族成员的分离纯化 | 第63-64页 |
·山黧豆半胱氨酸合成酶与BIA合成的关系 | 第64页 |
·山黧豆合成β-ODAP时异噁唑啉-5-酮和草酸来源研究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就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