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空间增长机制研究--以韩城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城市空间增长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国内外城市空间增长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 第16-18页 |
·现代城市空间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城市空间增长动力因素理论综述 | 第19-20页 |
·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 | 第20-21页 |
·国外内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资源城市产业结构理论综述 | 第23-29页 |
·产业结构综述 | 第23-25页 |
·矿产资源城市概念的概述 | 第25页 |
·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27页 |
·国内外产业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趋势 | 第27-29页 |
·耦合理论综述 | 第29-31页 |
·耦合的内涵 | 第29页 |
·耦合机理综述 | 第29-31页 |
3 城市空间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31-39页 |
·概念界定及研究模型 | 第31-35页 |
·概念界定 | 第31-33页 |
·概念模型构建 | 第33-35页 |
·城市空间在增长动力因素的关系及假设 | 第35-38页 |
·产业发展水平、人口与城市空间增长关系 | 第35-37页 |
·产业发展水平、人口与城市空间增长假设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城市空间增长动力因素分析 | 第39-44页 |
·样本及数据的收集 | 第39-40页 |
·增长因素差异性分析 | 第40-43页 |
·因素的测度描述 | 第40-41页 |
·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城市空间增长动力因素耦合度分析 | 第44-54页 |
·耦合机理及其模型的描述 | 第44-48页 |
·耦合机理的表述 | 第44页 |
·耦合度描述 | 第44-46页 |
·耦合度的度量 | 第46-47页 |
·耦合度的评价 | 第47-48页 |
·实证分析—来自韩城的调研 | 第48-51页 |
·城市概况 | 第48页 |
·数据选取说明 | 第48-49页 |
·动力耦合分析 | 第49-51页 |
·同类城市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样本城市选取原则 | 第51页 |
·城市特色比较 | 第51-52页 |
·耦合度分析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6 推进韩城市空间增长的建议 | 第54-66页 |
·韩城市现状 | 第54-59页 |
·城市建设现状 | 第54-56页 |
·城市产业结构现状 | 第56-57页 |
·历史遗存现状 | 第57-59页 |
·韩城空间发展思路 | 第59-60页 |
·韩城市空间增长对策 | 第60-65页 |
·建立多层次的产业体系 | 第60页 |
·建立生态型的产业结构体系 | 第60-61页 |
·建立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 | 第61-62页 |
·建立跨地区产业融合体系 | 第62页 |
·借助名城特色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 第62-63页 |
·建立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联动调整方案 | 第63-65页 |
·本章结论 | 第65-66页 |
7 研究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