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五倍子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五倍子的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五倍子的药理研究 | 第11-12页 |
·自由基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自由基的概念 | 第12页 |
·自由基的种类 | 第12页 |
·自由基的来源 | 第12页 |
·自由基对机体的危害 | 第12-13页 |
·自由基的清除机制 | 第13-14页 |
·自由基与线粒体损伤 | 第14-15页 |
·线粒体DNA(mt DNA)的损伤 | 第14-15页 |
·呼吸链的损伤 | 第15页 |
·线粒体膜的损伤 | 第15页 |
·植物多酚类化合物 | 第15-17页 |
·植物多酚的结构 | 第15-16页 |
·植物多酚作用机理 | 第16页 |
·植物多酚的分类 | 第16-17页 |
·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第2章 五倍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18-22页 |
·引言 | 第18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1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仪器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提取物的制备 | 第19页 |
·总多酚含量测定 | 第1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9-22页 |
第3章 五倍子提取物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 第22-32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22-23页 |
·清除羟自由基(·OH)作用的测定 | 第23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作用的测定 | 第23页 |
·还原力的测定 | 第23-24页 |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24页 |
·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检测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GCE对DPPH·的清除能力 | 第25-26页 |
·GCE对·OH的清除能力 | 第26-27页 |
·GCE对O_2~-·的清除能力 | 第27页 |
·GCE的还原力测定 | 第27-28页 |
·GCE的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28-29页 |
·GCE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 | 第29-32页 |
第4章 五倍子提取物对肝线粒体损伤的保护研究 | 第32-42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32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肝线粒体的制备 | 第32-33页 |
·线粒体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3页 |
·GCE抑制Fe~(2+)-H_2O_2诱导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 | 第33-34页 |
·GCE对Fe~(2+)-Vc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度的影响 | 第34页 |
·GCE抑制Fe~(2+)-Vc诱导线粒体羰基的生成 | 第34页 |
·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线粒体超氧阴离子生成的测定 | 第35-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对线粒体肿胀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蛋白羰基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GCE抑制线粒体超氧阴离子的生成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