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客运输运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2章 旅客运输组织及运力资源相关问题分析 | 第19-28页 |
|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 | 第19-21页 |
| ·铁路旅客运输的组织机构及职能 | 第19-20页 |
| ·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组织模式 | 第20-21页 |
| ·铁路旅客列车运行组织 | 第21页 |
| ·铁路旅客运输运力资源相关问题分析 | 第21-23页 |
| ·铁路旅客运输运力资源概念 | 第21-22页 |
| ·铁路旅客运输运力资源配置 | 第22-23页 |
| ·影响铁路旅客运输运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 第23-27页 |
| ·客流特征及结构 | 第23-24页 |
|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 第24-25页 |
| ·列车编组及定员 | 第25-26页 |
| ·车底数量 | 第26页 |
| ·票额分配 | 第26页 |
| ·车站能力及区间通过能力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8-35页 |
| ·系统用户分析 | 第28页 |
|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第28-31页 |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 ·数据管理需求分析 | 第32-33页 |
| ·数据分类 | 第32-33页 |
| ·数据操作 | 第33页 |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系统总体分析 | 第35-53页 |
|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及原则 | 第35-36页 |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5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6-38页 |
| ·系统层次结构 | 第36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36-38页 |
| ·系统流程图 | 第38页 |
| ·系统数据流程图 | 第38-39页 |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9-45页 |
| ·列车开行方案辅助决策子系统 | 第40-41页 |
| ·车底运用及动车组交路辅助决策子系统 | 第41页 |
| ·旅客运输能力管理子系统 | 第41-42页 |
| ·旅客列车时刻表管理子系统 | 第42-43页 |
| ·数据库管理 | 第43页 |
| ·用户管理子系统 | 第43-44页 |
| ·网络管理 | 第44-45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45-52页 |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45页 |
| ·数据对象分析 | 第45-46页 |
|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第46-49页 |
|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系统界面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 第53-71页 |
| ·开发环境 | 第53页 |
| ·系统输入、输出要素分析 | 第53-60页 |
| ·用户管理子系统 | 第54页 |
| ·开行方案辅助决策子系统 | 第54-57页 |
| ·车底运用及动车组交路辅助决策子系统 | 第57页 |
| ·旅客运输能力管理子系统 | 第57-59页 |
| ·列车时刻表管理子系统 | 第59-60页 |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60-64页 |
| ·系统界面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 ·系统部分功能界面 | 第61-64页 |
| ·系统关键技术 | 第64-70页 |
| ·并发控制技术 | 第64-66页 |
| ·报表技术 | 第66-68页 |
| ·图形绘制相关技术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