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一、文化财产国际争议概述 | 第15-23页 |
(一) 文化财产的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国际公约对文化财产概念的阐述 | 第15-16页 |
2、文化财产的名词释义 | 第16-17页 |
(二) 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分类 | 第17-18页 |
1、依文化财产国际争议产生的原因划分 | 第17-18页 |
2、依文化财产国际争议所涉利益方划分 | 第18页 |
(三) 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理论之争 | 第18-21页 |
1、文化国际主义与文化国家主义 | 第19页 |
2、理论之争在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中的作用及展望 | 第19-21页 |
(四) 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重要意义 | 第21-23页 |
二、文化财产国际争议解决的现行机制探析 | 第23-34页 |
(一) 文化财产国际争议解决的公约机制 | 第23-28页 |
1、公约机制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概况 | 第23-25页 |
2、公约机制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弊端 | 第25-28页 |
(二) 文化财产国际争议解决的双边协议机制 | 第28-29页 |
1、双边协议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概况 | 第28页 |
2、双边协议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弊端 | 第28-29页 |
(三) 文化财产国际争议解决的诉讼机制 | 第29-31页 |
1、诉讼机制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概况 | 第29页 |
2、诉讼机制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弊端 | 第29-31页 |
(四) 文化财产国际争议解决的其他机制 | 第31-34页 |
1、自由贸易机制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困境 | 第31-32页 |
2、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困境 | 第32-33页 |
3、人权保护机制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困境 | 第33-34页 |
三、文化财产国际争议解决机制的探索——国际仲裁 | 第34-46页 |
(一) 国际仲裁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优势 | 第34-36页 |
(二) 国际仲裁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理论之争及其发展 | 第36-37页 |
(三) 国际仲裁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实践 | 第37-38页 |
(四) 国际仲裁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的建议 | 第38-46页 |
1、以海牙国际仲裁院(PCA)为基础设立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仲裁庭 | 第38-40页 |
2、PCA解决文化财产国际争议仲裁规则的具体建议 | 第40-46页 |
四、我国文化财产国际争议解决机制探析 | 第46-57页 |
(一) 我国文化财产流失的历史与现状 | 第46-48页 |
1、建国前文化财产流失状况 | 第46-47页 |
2、建国后文化财产流失状况 | 第47-48页 |
(二) 我国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现行解决机制概况 | 第48-51页 |
1、国际公约机制下的追索 | 第49页 |
2、双边协议机制下的文化财产保护与合作 | 第49-50页 |
3、诉讼机制下的追索 | 第50页 |
4、回购方式 | 第50-51页 |
(三) 我国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现行解决机制的局限——以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案为视角 | 第51-53页 |
1、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案始末 | 第51-52页 |
2、我国文化财产国际争议现行解决机制的局限 | 第52-53页 |
(四) 完善我国文化财产国际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议 | 第53-57页 |
1、利用PCA援助基金降低追索成本 | 第53-54页 |
2、积极参与国际公约的制定 | 第54-55页 |
3、建立专门的文化财产追索机构 | 第55页 |
4、建立现存和流失文化财产资料库并开展与国际组织间的合作 | 第55-56页 |
5、敦促香港尽快出台文化财产进出口管制法,完善拍卖法规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