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32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经济思想中对合作行为的关注 | 第18-28页 |
第三节 本文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8-32页 |
第二章 相关基本范畴与影响群体合作的因素 | 第32-46页 |
第一节 什么是合作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再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影响群体合作的因素:实验和田野调查的最新证据 | 第35-46页 |
第三章 强互惠理论综述:强互惠行为与人类合作秩序 | 第46-68页 |
第一节 强互惠行为与人类合作秩序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强互惠理论产生的背景:强互惠理论为什么会产生?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强互惠的证据:经验与实验 | 第49-54页 |
第四节 强互惠的生物基础:神经经济学的支持 | 第54-56页 |
第五节 强互惠者惩罚的依据:意图还是结果? | 第56-58页 |
第六节 强互惠的演化:模型与模拟 | 第58-66页 |
第七节 强互惠理论的简单评析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6-68页 |
第四章 强互惠理论的拓展:提高惩罚能力的若干社会机制与群体合作秩序的维持 | 第68-8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68-70页 |
第二节 人类增强惩罚能力的若干社会机制 | 第70-75页 |
第三节 上述机制对群体利他性惩罚与合作秩序演化的影响:一个简单模型 | 第75-82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合作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 | 第84-9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4-85页 |
第二节 以竞争为主线的自利经济学理论体系面临的挑战 | 第85-89页 |
第三节 合作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及其生物学基础 | 第89-93页 |
第四节 何谓公平? | 第93-94页 |
第五节 合作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94-95页 |
第六节 合作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 | 第95-99页 |
第六章 企业的性质:一个基于合作视角的分析框架 | 第99-11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企业的特点和性质 | 第101-103页 |
第三节 长期博弈效应 | 第103-105页 |
第四节 声誉效应 | 第105-107页 |
第五节 惩罚与激励效应 | 第107-110页 |
第六节 结论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中的合作因素 | 第111-12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12-116页 |
第三节 一个包含合作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 | 第116-121页 |
第四节 数值模拟 | 第121-122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122-124页 |
附录1 | 第124页 |
附录2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3-1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