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控制与校正控制的协调优化
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38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0-21页 |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 第21-23页 |
·暂态稳定分析方法 | 第23-29页 |
·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24-27页 |
·数值积分法 | 第24-25页 |
·直接法 | 第25-26页 |
·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方法 | 第26-27页 |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概率稳定性方法 | 第27-28页 |
·风险分析法 | 第28-29页 |
·扩展等面积准则 | 第29-32页 |
·EEAC的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EEAC的理论贡献 | 第31-32页 |
·时空协调的大停电防御框架 | 第32-35页 |
·广域的静态和动态测量 | 第32-33页 |
·安全稳定性的量化分析 | 第33页 |
·时空多道防线的优化协调 | 第33-35页 |
·三道防线的控制理念 | 第33-34页 |
·不同防线内部的优化 | 第34页 |
·不同防线之间的协调 | 第34-3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 | 第35-38页 |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主要工作 | 第36-38页 |
第2章 电力系统闭环控制与风险决策 | 第38-55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闭环控制 | 第39-43页 |
·切机 | 第39-40页 |
·切负荷 | 第40页 |
·解列 | 第40页 |
·其它闭环控制措施 | 第40-41页 |
·控制措施的分类 | 第41-42页 |
·安全稳定装置 | 第42-43页 |
·发展现状 | 第42页 |
·全国联网对安稳装置的新要求 | 第42-43页 |
·稳定控制决策问题的形式化 | 第43-48页 |
·模型和参数 | 第43-45页 |
·预想故障集 | 第45页 |
·目标函数 | 第45-46页 |
·约束条件 | 第46页 |
·控制变量 | 第46页 |
·决策时机 | 第46-47页 |
·控制时机 | 第47-48页 |
·电力系统的随机性 | 第48-50页 |
·随机变量 | 第48-49页 |
·工况类 | 第48页 |
·故障类 | 第48-49页 |
·概率特性及离散方法 | 第49-50页 |
·概率分布 | 第49-50页 |
·离散方法 | 第50页 |
·基于风险的稳定决策 | 第50-52页 |
·确定性方法的局限 | 第50-51页 |
·风险决策 | 第51-52页 |
·随机因素对电力系统频率安全性的影响实例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紧急控制与校正控制的优化与协调 | 第55-70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故障驱动的切机和轨迹驱动的切机 | 第56页 |
·故障驱动的LS和轨迹驱动的LS | 第56-59页 |
·故障驱动的LS及其优化 | 第56-57页 |
·轨迹驱动的LS及其优化 | 第57-59页 |
·装置布点的优化 | 第58页 |
·分轮设置的优化 | 第58-59页 |
·故障解列和失步解列 | 第59-60页 |
·两种解列方式 | 第59页 |
·故障解列及其优化 | 第59页 |
·轨迹解列及其优化 | 第59-60页 |
·EC与CC的协调 | 第60-64页 |
·协调的重要性与机理 | 第60-61页 |
·面临的困难及研究现状 | 第61-62页 |
·求解方案 | 第62-64页 |
·大系统的分解寻优方法 | 第62-63页 |
·解耦优化-迭代协调 | 第63-64页 |
·计及不确定性的切机优化实例 | 第64-68页 |
·目标函数 | 第64页 |
·计算场景 | 第64-65页 |
·求解步骤 | 第65-67页 |
·穷尽枚举法 | 第65-66页 |
·综合性价比法 | 第66-67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故障驱动切负荷与轨迹驱动切负荷的协调优化 | 第70-83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切负荷措施的风险决策 | 第71页 |
·FDLS和TDLS的协调 | 第71-72页 |
·数学模型 | 第71-72页 |
·求解策略 | 第72页 |
·FDLS的优化 | 第72-75页 |
·确定性条件下的优化 | 第72-73页 |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优化 | 第73-75页 |
·TDLS的优化 | 第75-77页 |
·装置布点的优化 | 第75-76页 |
·各轮次LS量的优化 | 第76-77页 |
·优化的准则 | 第76页 |
·首轮控制量初值优化 | 第76-77页 |
·分轮方法 | 第77页 |
·协调方案 | 第77-78页 |
·算例仿真 | 第78-81页 |
·计算场景 | 第78-79页 |
·TDLS布点 | 第79-80页 |
·初始的纯FDLS方案 | 第80页 |
·优化后的TDLS方案 | 第80页 |
·优化后的FDLS方案 | 第80-81页 |
·不同切负荷方案的比较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故障解列与失步解列的协调优化 | 第83-96页 |
·引言 | 第83-84页 |
·故障解列与失步解列之间的协调 | 第84-85页 |
·解列控制的风险代价 | 第84-85页 |
·协调控制的数学模型 | 第85页 |
·故障解列的改进 | 第85-86页 |
·故障解列点的优化 | 第85页 |
·故障解列的自适应 | 第85-86页 |
·失步解列点的优化 | 第86页 |
·失步解列的自适应性 | 第86-89页 |
·自适应的失步解列方案 | 第86-88页 |
·就地主站 | 第88页 |
·功率分界割集 | 第88页 |
·风险代价最小的解列方案 | 第88页 |
·控制中心站 | 第88页 |
·解列失败的考虑 | 第88-89页 |
·信息交换 | 第89页 |
·协调方案 | 第89-90页 |
·算例仿真 | 第90-95页 |
·失步解列的仿真 | 第90-93页 |
·功率最小断面与振荡中心断面 | 第91-92页 |
·风险最小断面 | 第92-93页 |
·振荡中心转移的应对 | 第93-94页 |
·故障解列与失步解列的协调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9页 |
附录A TDLS贡献度 | 第99-103页 |
附录B FDLS性价比 | 第103-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119-12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0-121页 |
附论文 | 第121-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