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反垃圾邮件的相关工作 | 第15-16页 |
·反垃圾邮件相关技术和系统 | 第15页 |
·反垃圾邮件组织、会议和评测 | 第15-16页 |
·相关数据集 | 第16页 |
·本文工作 | 第16-17页 |
·本文组织 | 第17-18页 |
2 电子邮件基础和反垃圾邮件技术介绍 | 第18-30页 |
·电子邮件的原理 | 第18-26页 |
·体系结构 | 第18页 |
·电子邮件发送的基本过程 | 第18-19页 |
·SMTP | 第19-20页 |
·Open Relay | 第20-21页 |
·POP3与IMAP | 第21-22页 |
·电子邮件的格式 | 第22-24页 |
·MIME协议 | 第24-26页 |
·反垃圾邮件技术与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26-29页 |
·基于关键字的过滤 | 第26页 |
·黑白名单与实时黑名单 | 第26-27页 |
·反向DNS查询 | 第27页 |
·信头特征分析 | 第27页 |
·内容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基于内容的机器学习过滤技术 | 第28页 |
·综合各种技术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垃圾邮件过滤与文本分类 | 第30-50页 |
·文本分类简介 | 第30-36页 |
·文本分类的形式化定义 | 第30-31页 |
·文档模型 | 第31页 |
·特征权重计算 | 第31-32页 |
·特征选择 | 第32-34页 |
·中文词串切分 | 第34-36页 |
·文本分类中常用的分词算法 | 第34-36页 |
·N元切分 | 第36页 |
·停用词与标点符号 | 第36页 |
·用于文本分类的机器学习算法 | 第36-41页 |
·朴素贝叶斯方法 | 第37页 |
·KNN分类模型 | 第37-38页 |
·支持向量机 | 第38-41页 |
·决策树算法 | 第41页 |
·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41-44页 |
·基本框架 | 第41-42页 |
·分类算法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降维与特征选择 | 第43页 |
·垃圾邮件过滤与中文分词算法 | 第43-44页 |
·实验 | 第44-49页 |
·实验硬件和软件环境 | 第44页 |
·使用的数据集 | 第44-45页 |
·评价体系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基于链接特征分析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50-58页 |
·引言 | 第50页 |
·用链接分析进行判别 | 第50-52页 |
·特征列表 | 第52-53页 |
·区分广告与垃圾 | 第53-54页 |
·分类器与特征选择 | 第5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基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多过滤技术组合策略 | 第58-69页 |
·Adaboost算法介绍 | 第58-60页 |
·弱学习与强学习 | 第58-59页 |
·Boosting方法 | 第59页 |
·AdaBoost算法原理 | 第59-60页 |
·用改进的AdaBoost算法进行多过滤技术组合 | 第60-65页 |
·改进的AdaBoost算法 | 第60-62页 |
·学习弱规则 | 第62-65页 |
·基于规则的技术的弱规则的学习 | 第62-64页 |
·基于机器学习的技术的弱规则的学习 | 第64-65页 |
·先验概率的问题 | 第65页 |
·分析 | 第65页 |
·其他的组合策略 | 第65-67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和进一步的工作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