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3页 |
1.1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 | 第13-17页 |
1.1.1 多重屏障体系 | 第13-15页 |
1.1.2 处置库性能评价 | 第15-16页 |
1.1.3 深地质处置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 放射性核素在蒙脱石及花岗岩上的吸附 | 第17-26页 |
1.2.1 吸附分配系数 | 第17-19页 |
1.2.2 缓冲/回填材料的吸附作用 | 第19-20页 |
1.2.3 花岗岩的吸附作用 | 第20页 |
1.2.4 吸附模型 | 第20-24页 |
1.2.5 谱学表征 | 第24-26页 |
1.3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26-2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第二章 FA和HA的酸碱性质及其与Eu(Ⅲ)的配位作用 | 第33-52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4-40页 |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4页 |
2.1.2 腐殖质的提取 | 第34-35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36-38页 |
2.1.5 NICA-Donnan模型 | 第38-39页 |
2.1.6 模型计算 | 第39-40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2.2.1 腐殖质的表征结果 | 第40-41页 |
2.2.2 室温下腐殖质的解离 | 第41-45页 |
2.2.3 温度对腐殖质解离的影响 | 第45-47页 |
2.2.4 PPHA同Eu(Ⅲ)的配位作用 | 第47-4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Eu(Ⅲ)和Am(Ⅲ)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 | 第52-70页 |
3.1 实验及方法 | 第53-55页 |
3.1.1 化学试剂及样品 | 第53页 |
3.1.2 吸附实验 | 第53-54页 |
3.1.3 测量仪器 | 第54-55页 |
3.1.4 模型计算 | 第55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6页 |
3.2.1 CO_2的影响 | 第55-56页 |
3.2.2 CaCl_2体系中的吸附 | 第56-57页 |
3.2.3 模拟地下水中的吸附 | 第57-59页 |
3.2.4 温度及花岗岩表面老化的影响 | 第59-60页 |
3.2.5 Am(Ⅲ)的吸附 | 第60-62页 |
3.2.6 FA的影响 | 第62-63页 |
3.2.7 Eu(Ⅲ)吸附的表面种态分析 | 第63-65页 |
3.2.8 花岗岩组成矿物对Eu(Ⅲ)吸附的贡献 | 第65-6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第四章 U(Ⅵ)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 | 第70-91页 |
4.1 实验及方法 | 第71-73页 |
4.1.1 化学试剂及样品 | 第71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4.1.3 XPS研究 | 第72页 |
4.1.4 模型计算 | 第72-73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3-87页 |
4.2.1 吸附实验结果 | 第73-78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78-83页 |
4.2.3 模型应用 | 第83-8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第五章 Am(Ⅲ)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 | 第91-105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91-92页 |
5.1.1 化学试剂及样品 | 第91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91-92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92页 |
5.1.4 模型计算 | 第92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2-103页 |
5.2.1 吸附实验结果 | 第92-97页 |
5.2.2 模型构建 | 第97-10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第六章 U(Ⅵ)和Th(Ⅳ)在高庙子膨润土上的吸附:温度和腐殖质的影响 | 第105-119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106-108页 |
6.1.1 化学试剂 | 第106页 |
6.1.2 高庙子膨润土 | 第106-107页 |
6.1.3 实验方法 | 第107页 |
6.1.4 分析方法 | 第107页 |
6.1.5 数据处理 | 第107页 |
6.1.6 种态分布计算 | 第107-108页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5页 |
6.2.1 温度对Na基高庙子膨润土表面酸碱性质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6.2.2 温度对二元吸附体系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6.2.3 温度对三元吸附体系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7.1 本工作取得的进展 | 第119-120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20-12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